全文长 21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分钟


学校里,校长做派直接影响整个校园的氛围。

有的校长把学校当成了“官场”,浑身透着“官气”,表面风光,底下老师却怨声载道。

下面我总结的这10种“官员”病,但凡占了几条,基本就和“好领导”无缘了——

没主见,像个“墙头草”

这类校长最大问题是:

遇事没主意,全靠别人替他想。

• 比如讨论课程改革,老师提出增加实践课,他说“好想法”;

另一个老师说要强化传统文化,他又说“这个也不错”。

翻来覆去没定论,最后方案拖成“烂尾楼”。

• 对比优秀校长:

人家会调研学校资源、师生需求,该拍板时果断出手。

比如某中学推行小组合作学习,一开始有老师反对,但校长看准方向坚持推进,最后成绩肉眼可见提升。说白了:

当领导可以听意见,但不能没主见,否则底下人只会觉得你“不靠谱”。

不懂装懂,瞎指挥

典型表现:

没上过讲台,却对教学指手画脚。

• 有个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自己没教过语文,却要求老师用“新式解读法”讲古诗,比如让学生用“脱口秀”形式分析《静夜思》。

结果学生越学越乱,老师私下吐槽:

“外行领导内行,纯添乱!”

• 优秀校长怎么做?

不懂就问,比如推行新艺术课,主动找美术老师请教:

“您觉得陶艺课怎么开,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符合课标?”

尊重专业的人,才能赢得尊重。

揽功推过,没担当

这种校长的生存法则是:

有功劳全揽,有责任全甩。

• 学校文艺汇演办得好,向上级汇报时开口就是“在我的领导下……”,策划团队的熬夜晚班只字不提;

一旦运动会出了差错,立刻甩锅:

“体育组准备不充分,我早就提醒过他们。”

• 反观好校长:

比赛没拿到奖,主动担责:

“是我前期调研不够,大家一起分析问题,下次咱们一定行!”

老师听了,心里暖乎乎的,干劲更足。

朝令夕改,瞎折腾

特点是:

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想法,下属永远在“填坑”。

• 周一要求老师全力准备开放日,周三突然说“先搞教研论文评比”,周五又改成“马上迎检,之前的事都放下”。

老师刚把开放日方案写一半,又得从头忙论文,最后哪边都没做好。

• 优秀校长:

开学初就和老师一起定计划,比如“这学期重点抓阅读,每月一次读书分享会”,中途不轻易改,让老师能踏实做事。

任人唯亲,搞小圈子

核心问题:

提拔只看关系,不看能力。

• 某中学校长,把自己表弟从后勤直接调到教务处,哪怕对方教学水平一般;

而带了3年毕业班、成绩突出的张老师,因为“不是自己人”,始终评不上职称。

最后优秀老师纷纷跳槽,学校成绩一落千丈。

• 好校长怎么做?

建立透明的考核机制,比如从教学成绩、学生反馈等多方面打分,谁行谁上,杜绝“关系户”。

独断专行,不听意见

表现为:

老子天下第一,谁说都没用。

• 建教学楼时,老师建议“教室窗户开大点,采光好”,家长提议“走廊装护栏,安全第一”,但校长偏要用自己朋友设计的方案,结果教室闷热、走廊狭窄,师生怨声载道。

• 优秀校长:

搞校园改造时,发问卷让学生画“理想中的教室”,开家长会听家长建议,最后建出的教学楼既实用又暖心。

不懂激励,只会画饼

这类校长的问题是:

把老师的付出当理所当然,从不给“甜头”。

• 老师拿了教学比赛一等奖,校长连句“辛苦了”都没有;

期末总结时,只会说“大家要无私奉献”,却从不争取奖金或培训机会。

时间长了,老师只会想:“干多干少一个样,何必拼命?”

• 聪明校长:

设立“教学创新奖”,发奖金、给荣誉证书,甚至推荐优秀老师去名校进修。

老师尝到甜头,自然更有干劲。

固步自封,拒绝改变

最大毛病:

死守老一套,看不见外面的世界。

• 当别的学校用AI批改作业、开直播家长会时,他却说:

“我们当年没这些东西,照样出状元。”

结果学生抱怨课堂无聊,家长觉得学校落后,口碑越来越差。

• 优秀校长:

主动参加教育论坛,看到好的教学软件,先在自己办公室试用,觉得不错就推广到全校,还带着老师一起学新技术。

沉迷形式,不干实事

这类校长的日常是:

把“面子工程”当政绩,老师苦不堪言。

• 每天忙着搞“打卡式检查”:

要求老师手写详案,每周收上来盖个章就完事;

运动会必须摆50个花篮,美其名曰“校园文化”,却从不关心学生有没有真正参与;

上级来检查前,让老师连夜突击补台账,甚至花钱雇人做美化PPT。

• 对比鲜明的是务实校长:

某农村校长发现学生作文写不好,没搞“全员摘抄打卡”,而是带着老师开垦“校园观察角”,让学生每天记录植物生长,作文水平反而肉眼可见提升。

老师吐槽:

“教案写得比论文还漂亮,不如多听两节课;

台账做得比字典还厚,不如解决一次食堂卫生问题。”

脱离群众,摆官架子

典型表现:

把自己当“领导大人”,和师生隔层墙。

• 平时躲在顶楼办公室,下楼必走电梯,路过教室从不进去看看;

开会时坐在主席台念稿,结束就匆匆离场,老师想反映问题,得先找主任预约;

甚至在食堂吃饭都要单独开小灶,和师生分桌。

• 反观接地气的校长:

某市区校长每天早上站在校门口和学生打招呼,中午端着餐盘坐教师堆里聊家常,发现初三老师批改作业太费眼,第二天就给办公室装了护眼灯——细节见人心。

现实扎心:

当校长变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人,老师只会觉得:

“他是来当官的,不是来办学的。”

最后说句实话:

学校不是官场,校长也不该是“官老爷”。

老师服的不是职位,而是你的担当、眼界和人情味。

如果整天摆架子、搞权术,哪怕官再大,底下人也只会当面喊“校长好”,背后翻白眼。

你遇到过这样的“官员”校长吗?

或者有没有遇到过让你心服口服的好校长?

欢迎留言聊聊,让更多人看到好领导该有的样子~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郭务强教坛漫拾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