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流域干旱发生机制与模拟预测


干旱是全球分布最广、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常见自然灾害之一,具有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频率的增加,干旱现象在许多地区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干旱对全球的综合影响广泛且深远,主要包括环境影响、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生态影响4个方面。干旱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和突出表现形式,深入探究其演变动态和内部机制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全球气候系统变化,也有助于干旱灾害事件的预测、应对和管控,从而提升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全球或区域尺度的干旱研究,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配置政策,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制定适应性农业政策,制定耐旱作物的种植方案,确保粮食安全。通过干旱的预测预报研究,可以建立更有效的早期预警系统,利于受灾区域提前采取措施,减轻干旱的负面影响。同时,在新技术开发方面,干旱研究激发了许多技术创新,如改良耐旱作物品种、节水技术和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有助于提高对干旱的适应能力。总之,多尺度干旱机制及预测研究对理解气候变化、优化资源管理、提升应对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及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鄱阳湖流域处于长江中游的末端,是长江地区最大的湖泊型流域,也是长江中游自然-人为强干扰作用极为突出的大湖流域系统。 鄱阳湖流域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维持了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流域内农业发达,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渔业生产区。鄱阳湖流域地处中国东部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对区域经济联动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有重要贡献。鄱阳湖流域作为社会依赖性水资源短缺的代表性区域,其生产与生活方式均依赖充沛的水资源条件。但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工农业发展和能源需求增加,大范围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增加了环境对干旱灾害的脆弱性,使得鄱阳湖流域的干旱灾害形势更加严峻。因此,保护鄱阳湖流域对于保障区域经济发展、 维护生态平衡和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开展鄱阳湖流域干旱研究,对确保流域的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积极开展鄱阳湖流域的干旱机制探索研究,有助于建立准确有效的早期预警系统,减少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进而为政府和地方部门制定针对干旱的政策和应急响应措施提供依据。

本书结合鄱阳湖流域的历史气象水文特征,采用多源观测、统计学模型和数值仿真模拟等研究手段,系统揭示了鄱阳湖流域季节尺度干旱的发生规律,并从大气环流异常、遥相关型、水汽条件等角度深入剖析了流域季节尺度干旱的形成机制,创新构建了考虑大尺度气候因子的统计-动力混合预测模型。针对鄱阳湖流域极端水文事件和典型干旱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应用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和地下水数值模型, 定量揭示了鄱阳湖流域极端干旱事件对地表-地下水文情势的影响过程与机制,预测了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和干旱情势。本书可为研究鄱阳湖水文水资源、水动力水环境等问题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可为该地区河湖流域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李云良

2024年9月20日

(本文节选自“前言”)

序(节选)

该书聚焦于鄱阳湖流域的极端干旱现象,探讨了流域干旱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审视了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特别是在气温升高、降水模式变化等多重胁迫作用下,开展了鄱阳湖流域的干旱演变特征和发生机制研究,揭示了不同尺度气候事件作用下鄱阳湖干旱的时空响应机制, 进一步基于气候模型、水文模型和流域干旱预测模型等,定量评估了干旱对地表-地下水文水资源的影响。该书作者通过系统研究干旱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灾害应急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能力。同时,书中提出了未来应加强鄱阳湖流域复合极端气候的发生机制及风险调控研究,探索鄱阳湖及其周边水体对极端气候的调节潜力及韧性提升路径,阐明鄱阳湖洪泛湿地水热传输过程对极端气候的缓解机制,侧重自然-人为强干扰下鄱阳湖地下水资源潜力及其生态效应问题,并提出应对极端旱涝事件影响的水库群联合调度研究,这些均是新时期我国河湖流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与挑战。

相信通过该书的讨论,一定能够引起读者对流域干旱及其气候响应机制的重视,并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提供科学决策和实践的指导。该书的工作不仅丰富了对鄱阳湖流域干旱问题的认识,也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增添了新的篇章。希望该书对长期关注长江中游通江湖泊及其流域研究的广大读者有所帮助,共同为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张建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
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本文摘 编自《 鄱阳湖流域干旱发生机制与模拟预测 》一书 ,有删减,图片来源于该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鄱阳湖流域干旱发生机制与模拟预测》

ISBN 978-7-03-080560-7

李云良 邢子康 马苗苗 刘 波 姚 静 著

责任编辑:黄 梅

审图号:GS京( 2024)2650号

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推动下,近年来鄱阳湖流域的气象水文变化以及频繁发生的干旱事件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书侧重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现象的常态化问题,结合当前鄱阳湖流域的气象水文特征, 采用多源观测、 统计学模型和数值仿真模拟等研究手段,系统揭示了鄱阳湖流域季节尺度干旱的发生规律。从大气环流异常、遥相关型、水汽条件等角度深入阐述了流域季节尺度干旱的形成机制,构建了考虑大尺度气候因子的统计-动力混合预测模型。同时,针对该流域极端水文事件和典型干旱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并应用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和地下水数值模型,深入探究鄱阳湖流域 2022 年极端干旱事件对地表-地下水文情势的影响机制,并对未来气候变化和干旱情势进行了预测。此外,本书还围绕自然和人为强干扰作用下大湖流域气象水文的一些热点和关切问题展开客观分析和展望,为河湖流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书适合气象学、水文学、地理学、湖泊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管理者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本文编辑:洪弘)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