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又在国际舞台上搞起了大动作,试图借关税战搞一出“围堵中国”的好戏。《华尔街日报》曝出猛料,称特朗普政府正利用与70多个国家的关税谈判,要求这些国家在中美之间“二选一”——要想美国减关税?行,先把中国供应链踢出本国市场,再封杀中资企业建厂,顺带对中国货闭门谢客。妥妥的赤裸裸经济霸凌。可惜,这出戏演到现在,现实啪啪打脸,连“铁杆小弟”都不肯配合。

一、特朗普算盘打得精:关税当武器,逼国站队

特朗普这次出招,表面是“谈判”,实则是“勒索”。他的如意算盘是,靠强征关税把盟友逼上“反华战车”,构建一个围堵中国的经济联盟,逼中国就范。尤其锁定亚洲几国作为突破口——越南、印度、韩国、日本,这些国家经济对美国有依赖,又跟中国有博弈历史,按特朗普的算盘,这些国家应该最容易被撬动。

但他低估了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实力和区域影响力,也没料到如今的全球产业链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撕破脸,吃亏的绝不止中国一家。

二、越南:敢得罪中国?经济瞬间瘫痪

先看越南。特朗普一心想把越南打造成“反华样板”,带头对中国货加税,切断中国供应链。但问题来了,自2004年起,中国就是越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连续四年突破2000亿美元。越南的工业原材料、机械设备、电力能源大多来自中国,连基础建设和泛亚铁路项目都离不开中国投资。

一旦跟中国彻底闹翻,越南不但拿不到美国那点关税豁免,连国内经济都得崩盘。结果呢?中国国家元首应邀访问越南,双方一口气签了45项协议,经济、科技、南海问题全面合作,越南立马转向。越南虽嘴上不说,行动上却干脆利落地站队中国。

三、日本:嘴上答应,心里拒绝

再说日本。特朗普向来把日本当提款机,想用《广场协议》那一套逼日本妥协,表面“同盟”,实则榨干。美方这次还故意把谈判地点从财政部挪到白宫,表现出“总统亲自出马”的紧迫感。

结果,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去华盛顿“摸底”,发现美方胃口太大,不光要日本站队,还想顺手加码让日本多掏军费。第一轮谈判下来,日本啥便宜都没捞着,反被要求“加钱”。

更别提,日本对中国依赖更深。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半导体、化工品全靠中国供应链。特别是稀土资源,中国是全球最大出口国,日本高科技产业稍有风吹草动,整个产业链都要断供。

所以,嘴上喊“美日同盟”,背地里日本却拼命对华增资。特朗普这点小九九,日本早看透了,表面附和,实际阳奉阴违。

四、马来西亚、柬埔寨:跟谁赚钱跟谁走

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态度就更简单直白,谁让他们赚得多就跟谁好。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9750亿美元。马来西亚是泛亚高铁的东盟重要节点,中国投资带动了大量就业和基建,马来西亚自然不愿意为美国断了这条财路。

柬埔寨更是亲华典型。靠着中国投资,柬埔寨的基础设施、旅游、能源和制造业快速发展,还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为“东南亚最具增长潜力国家”。这种情况下,美国再怎么逼,柬埔寨也不可能自断财路。

五、特朗普黔驴技穷,连盟友也疲惫不堪

美国国内其实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反对声也很大。民主党骂他搞贸易霸凌,共和党担心中美脱钩影响美国供应链,连“铁票仓”美国农民都被高关税反噬得叫苦连天。特没谱这时候还想着搞“70国围堵中国”,简直是火上浇油。

科技圈的马斯克、苹果库克也多次表达不满,生怕贸易战升级,波及美国高科技制造。甚至传出,特朗普曾阻止马斯克参与对华作战简报会,生怕这位商界巨头太过倾向中国。

六、中国态度:要谈行,别想逼!要打,奉陪到底!

面对美国这套“胡萝卜+大棒”的把戏,中国早就看透,也亮明了态度:要谈可以,先把关税政策改了再说;要打,中国奉陪到底。而且这几年,中方不但经济体量越来越强,国际朋友圈也越扩越大,美国过去那套“霸主说了算”的剧本,早就不好使了。

七、结语:特朗普“围堵中国”注定失败

这场围堵中国的闹剧,演到现在已经很明显,特朗普的计划注定会失败。越南、日本、马来西亚、柬埔寨,各国都在现实利益和经济安全面前,清晰地选择了站在中国这边。所谓“70国反华联盟”,最终恐怕连个影都凑不齐。

经济全球化时代,脱钩拼围堵,只会两败俱伤。美国要是真执意蛮干,等来的恐怕是一个更孤立、更疲惫、更焦虑的自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