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末,矗立在武汉经开区沌阳大道与南太子湖交汇处的乾能热电厂主体锅炉在轰鸣声中缓缓倾倒。这座曾以130吨锅炉和巨型烟囱为标志的工业建筑群,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运转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它的消逝,是城市新陈代谢的必然,却也掀起了关于工业遗产存续的深层思考。

乾能热电厂的前身可追溯至20世纪末,作为晨鸣集团旗下重要能源配套项目,其130吨主体锅炉曾是武汉经开区工业体系的“动力心脏”,为周边造纸厂、汽车制造企业输送蒸汽与电力,见证了中国制造从传统重工业向现代化转型的浪潮。厂区烟囱与锅炉的钢铁轮廓,与沌阳大道的车流、南太子湖的波光共同构成沌口独特的城市剪影。许多老职工仍记得,当年锅炉轰鸣声中的集体奋斗岁月,烟囱顶端飘散的灰烟曾是工业繁荣的象征。

随着武汉经开区“车谷”战略的推进,传统工业用地被赋予新使命。晨鸣造纸厂原址已崛起为车谷数字经济产业园,神龙二厂变身为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周公村旧址引入中国电子华中数字经济产业园……“腾笼换鸟”的浪潮下,乾能热电厂因设备老化、环保标准滞后,成为城市更新的“梗阻”。尽管有市民呼吁效仿北京首钢园改造模式,将锅炉作为工业遗址保留,但高昂的维护成本与土地开发需求,最终使其难逃拆除命运。



拆除前夕,一场关于工业遗产存废的讨论在市民中发酵。支持者认为,烟囱与锅炉是“活的历史教科书”,承载着沌口从工业荒原向科技新城蜕变的集体记忆;反对者则强调,锈蚀的钢铁结构存在安全隐患,且阻碍了城市界面更新。这一矛盾在武汉并非孤例:2017年,长江南岸147米输电塔因安全隐患爆破,而北岸电塔经加固后作为电力工业遗迹保留,成为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典型案例。遗憾的是,乾能热电厂未能复现这种“共生模式”。



厂区原址将纳入车谷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规划,引入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东软南方基地等高新产业。这片曾喷涌蒸汽的土地,未来或将矗立起玻璃幕墙的科创大厦。

乾能热电厂的拆除,是城市进化链条上的一环。当推土机碾过锅炉基座时,混凝土裂缝中曾倔强生长的蔷薇,或许会在新的园区绿化带中继续绽放。工业遗产的存续难题,本质是城市如何在效率与温情、遗忘与铭记间寻找平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