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新闻说,多个地方将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不明觉厉。

隐约感觉,“刺激消费,扩内需”多年来持续在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就屡屡传来“扩内需”的隆隆之声。

这么多年过去了,可见知易行难。

消费为何不振,估计随便一个人都能说出一堆理由,所以不探讨也罢——还不如探讨一下消费为何繁荣。

消费何以繁荣?这两天翻阅宋朝历史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可能更接近真相的答案。

纵观中国古代史,商业最繁荣的时代莫过于宋朝,北宋东京的繁华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都有记录。南宋临安的繁荣则超过北宋的东京,虽然南宋的面积减少了,但临安的人口规模就远远多于东京。

两宋商业繁荣的原因,已有公认的丰富的解释,比如——

朝廷不抑制商业,甚至有些官员也兼职经商;都城里的坊市被彻底打破,商铺可沿街开设,夜市合法化;白银成为主要货币,而且出现了纸币,便于交易;海上贸易发达;市民阶层壮大……

然而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可能被忽视了,那就是宋朝拥有最大的官僚集团——拥有最庞大的吃财政饭的群体。

北宋中后期,朝廷面临的重要弊病是三冗问题,即冗官、冗兵、冗费,朝廷养太多官太多兵,花费太多,最后导致财政亏空,不得不搞“王安石变法”。变法的本质,就是给朝廷“理财”,也就是从民间搜刮钱财以充盈国库,结果朝廷和民间都乱了套。

宋朝为人称道的一点是善待官员,不仅不杀士大夫,而且俸禄很高。把这些人养起来,读书人就不会对朝廷指指点点了。宋朝为人诟病的一点是兵多,而且多是集中在都城周边禁军,这样皇帝觉得安全。兵多的高峰在群星璀璨的宋仁宗时代,仁宗当国40年,据说是中国古代最好的40年,然而仁宗庆历时代朝廷养兵125万,其中82万是禁军,也就是在都城附近保卫朝廷的军队。


据《宋神宗:未竟的变法》

如此说来,张择端与孟元老所描绘和记录的东京繁华,是建立在东京有一个庞大到惊人的吃财政饭的群体——皇城里的人,各种皇亲、勋贵,大量的官员,庞大的禁军,他们一定是东京的消费的主力军。

吃财政饭的人,就像守着印钞机。到了发工资的日子,口袋里自动就多出一笔钱,收入预期很稳定,他们当然就能消费,敢消费。他们就像今天的美国人民,虽然“不事生产”,却由于能够印刷美元,而成为全世界最强的消费者。

是的,美国只有3亿多人,消费能力远超中国的14亿人,原因之一就是美国能向全世界收“铸币税”。同样的道理,东京如梦如幻的繁华,很可能最本质的原因是,那里有一个庞大的、收入稳定的吃“税收”的群体。

大宋的上亿人民为这个庞大的群体打工——体制内的人吃肉维持繁荣,老百姓喝汤努力干活儿,大宋呈现了“供需两旺”的良好局面,既不用促消费,也不用督促老百姓干活儿。

遗憾的是,这个局面很难长期维持。

财政饭太好吃了,就会有更多人想办法挤进那个队伍,老百姓终究会扛不住。于是,到宋英宗的时候,财政赤字就很明显了,传到宋神宗就不得不让王安石去“变法”敛财了。这也有点儿像今天的美国,赤字似乎扛不住了,要用关税敛财。

总之吧。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无论是东京还是临安,当时的繁荣很可能不是建立在大众消费之上的真繁荣,而是虚假繁荣。

刘子健在其名著《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一书中说,当时,首先是政府团体,其次是官僚个人,构成了最基本的消费群体。

随着靖康之变,北宋的皇帝、皇族被金人掳走,官僚、禁军作鸟兽散,汴京瞬间不再繁华,成了一个荒凉的城池。

回到现实世界中来……其实是美国这个巨型消费机器出了“问题”,美国那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透支太多,带不动世界工厂的机器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