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国演义》,孙权帐下第一谋士张昭当面笑诸葛亮能力不如管仲、乐毅,难助刘备灭曹军,有理有据,对此该如何应对?从三个方面进行有力回击。
张昭举实例质疑诸葛亮之能力,无法助主公打败强大的曹军。“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这是张昭所讲的刘备近段时间的真实情况,多次遭曹操打击而逃亡,处境已相当危险。
刘备多次战败处境变差
张昭认为,诸葛亮自出山以来,非但没能辅佐刘备取得重大军事突破和建功立业,反而使自己主公的处境变得更差。
所以他笑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是夸大了,不能助刘备复兴汉室,无法消灭曹氏。
诸葛亮从成功战例、仁义为先、放眼长远三个方面,有力回击了张昭。第一,曾在新野大败夏侯惇、曹仁,证明自己的谋略不比管、乐差。刘豫州(刘备)投奔刘表时,兵马不足千人,帐下可战之将只不过关羽、张飞、赵云,在这种情况下防守这座人口稀少、粮草不足、城墙不坚的新野小城,又怎么能先后抵御夏侯惇十万大军和曹仁十万大军?
诸葛亮用兵不容置疑
诸葛亮这两次战斗都提前作了周密部署,通过调兵遣将,精准实施了“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二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这种战绩的取得,完全达到了管、乐二人的用兵水平。
第二,支持主公刘备的仁义为先,主动放弃多次良机,虽败犹荣。第一次,刘琮主动降曹,刘备有机会抢占荆州来对抗曹军,但刘备不忍夺同宗之基业,坚决放弃这一良机。第二次,刘备可快速进军江陵战略重地,但当时新野百姓讲义气,都来跟随;于是刘豫州甘愿与百姓同行,因此缓行最终被曹军追上,导致再次错失良机。
如果刘备抓住了上述两次难得机会,那么诸葛亮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军事才能,助主公充分利用荆州一切资源,击退曹操大军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对于主公刘备以仁义为先,诸葛亮自然要全力支持。
第三,胜负乃兵家常事,主要看关键一战。当年汉高祖刘邦屡次败给项羽,最后在一次决定性战斗中取得成功,韩信功不可没。所以劝张昭不要早下结论,诸葛亮辅佐刘备坚守夏口,其实正在下一步大棋,普通人又怎么会懂?
为何要难倒张昭
张昭、诸葛亮二人无私人恩怨,只是在如何应对曹操大军方面持不同观点。张昭属于主降派,建议主公孙权暂时向军事力量强大的曹操大军妥协;而诸葛亮目光看得远,此行只为促成孙刘联盟,与鲁肃、周瑜一样属于主战派。(盐邑大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