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的一组照片显示,日本海上自卫队"飞鸟"号试验舰的舰艉已安装一门新型电磁轨道炮,可能进行新一轮技术测试。
根据日本方面此前的说法,电磁炮主要通过发射高速弹丸打击海上和空中目标,与传统火炮相比,电磁炮具有高初速、远射程、低成本、连续发射和精准打击等特点,能够拦截包括高超音速导弹在内的多种海上和空中威胁,可弥补其现有导弹防御系统的不足。
△美国《海事主管》杂志网站报道截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主编魏东旭介绍说,"飞鸟"号试验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试验舰艇,于1995年3月服役,可作为日本新型武器装备的海上测试平台使用。
近期外界发现,"飞鸟"号舰体后部,也就是舰载直升机起降平台的位置安装了几个白色集装箱,疑似为电源系统模块。此外还有一座完整形态的电磁轨道炮炮塔。炮塔应该具备转向功能,炮管可以调节俯仰角度。
如果进行海上实弹打靶,日本海上自卫队可对电磁轨道炮打击海上、岛屿或者空中目标的性能进行测试,并且积累数据。根据日方此前公布的信息,这种电磁轨道炮重约8吨,炮管长6米,口径40毫米,炮弹从炮口射出的初速可达2297米/秒,侧重于防空反导作战。
△日本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他在参观海军基地时看到的"飞鸟 ASE-6102"上的电磁炮。
魏东旭进一步介绍说,研发电磁轨道炮对日本的军事体系和军力发展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日本的海上自卫队是在美军的羽翼下发展起来的,大多数先进的舰载作战系统都来自美国。例如"金刚"、"爱宕"和"摩耶"级驱逐舰使用的都是从美国采购的"宙斯盾"系统、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和防空反导拦截弹,搭载的也是美制反潜直升机,使用的舰炮也都是从美国和意大利采购或引进的技术。
日本海上自卫队发展电磁轨道炮有三方面考虑:一是要逐步摆脱舰载武器的对外依赖,选择全新技术路径,强化海上作战的火力;二是试图利用电磁轨道炮强化水面舰艇的防空和反导作战能力;三是让加装了电磁轨道炮的日本战舰在国际防务市场上拥有更多竞争力,增加新的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