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面对中国造船能力高出美国200倍的严峻现实,特朗普总统对国内造船业进展迟缓表达强烈不满,提出可能向外国公司购买船只,以快速提升美国海军实力。特朗普周四对记者表示:“我们可能会从附近国家订购顶级船只,同时启动国内重建计划。”他未明确是商船还是军舰,但此举在海军扩充背景下尤为引人注目。然而,这一设想不仅面临法律、国内政治和技术挑战,还可能对美国战略利益和国际形象造成深远冲击。


一、法律壁垒:美国制造的硬性要求。

美国采购军舰受严格法律约束,特别是《购买美国货法案》和相关国防采购法规,要求海军舰艇必须在美国设计、建造并使用美国制造的关键部件。这些法律旨在保护国内工业基础,确保国家安全资产不依赖外国供应链。特朗普的提议若涉及军舰采购,需推动国会修改或豁免相关法规,这将是一场复杂且耗时的立法博弈。此外,即使获得法律松绑,外国建造的舰艇可能因不符合美国标准而在整合、维护和升级上面临技术难题,增加长期成本。

二、国会阻力:政治与利益的角力。

特朗普的设想将在国会遭遇强烈反对。美国造船业是高度政治化的领域,涉及大量就业机会和地方经济利益,主要造船厂如亨廷顿·英格尔斯和通用动力巴斯钢铁厂在国会拥有强大游说力量。任何将资金转向海外的计划都将被视为对美国工人和企业的背叛。国家安全总监迈克·沃尔茨指出,去年中国获1700艘新船订单,美国仅5艘,凸显差距,但国会议员更可能要求加大国内投资,而非外包。特朗普的“恢复美国海上主导地位”行政命令虽要求在210天内提交海事行动计划,但若涉及外国采购,预算审批和政治阻力将使其寸步难行。


三、日韩外包:对美国军工的深层伤害。

向韩国和日本外包军舰建造可能短期内缓解产能压力,但对美国造船军工的长期利益构成威胁。韩国韩华海洋公司已收购费城造船厂,HD现代重工也积极推销宙斯盾舰建造计划;日本则拥有最上级护卫舰等先进舰艇设计能力。然而,依赖日韩将削弱美国本土造船生态,减少研发投资和技术积累,导致关键技能流失。造船业是高技术产业,订单流向海外可能使美国丧失在下一代舰艇设计上的主导权,进一步扩大与中国在技术与产能上的差距。更为严峻的是,外国船厂可能获取美国军舰的核心技术机密,增加安全风险。

四、 国际形象与盟友关系:双重打击。

让盟友建造美国军舰不仅在国内引发争议,还将对美国全球形象造成沉重打击。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海军舰艇象征国家实力和技术权威,外包军舰可能被解读为美国工业衰退的信号,削弱其在盟友和对手眼中的威信。此外,依赖日韩建造舰艇可能降低美国对这些盟友的战略掌控力。日本和韩国虽是亲密盟友,但其造船业若深度嵌入美国海军供应链,可能在未来谈判中要求更大话语权,甚至在地区安全议题上对美国施加反制。这将使美国在印太战略中的主导地位复杂化,特别是在对抗中国海军扩张的背景下。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要求评估《国防生产法》等工具,吸引私人资本振兴造船业,但美国造船业长期面临成本超支、生产延迟和劳动力短缺的顽疾。韩国和日本的技术优势为合作提供了可能,澳大利亚的AUKUS潜艇项目也展现了盟友协作潜力。然而,短期依赖外购无法掩盖美国工业基础薄弱的根本问题。白宫尚未澄清具体计划,但无论选择何种路径,特朗普的提议都将在法律、政治、经济和战略层面引发激烈争论。美国若不能直面造船业“噩耗”,重振海上霸权的雄心恐难实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