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泓源

编辑:骆一帆

图源:视觉中国

哪吒之魔童闹海》大卖,出品方光线传媒迎来巨额收益。

4月21日晚,光线传媒披露,一季度营收29.75亿元,净利润20.16亿元,同比增长374.79%

业绩狂奔背后,便是《哪吒2》超越历史的票房成绩。


(在一季度,光线传媒业绩狂奔)

截至4月22日晚,该片票房已经超过152.56亿元,排名全球影史第五。这一成绩大大刷新了国产影片票房天花板。

另一头,资本市场似乎不太相信光线的长远叙事。

截至2024年末,阿里创投还是光线第三大股东,到2025年一季度,其已不在十大股东名录里。

4月22日,光线传媒报收20.46元/股,跌幅9.23%。

1

魔童大卖

需要看到的是,《哪吒2》大卖是系统性的。

光线传媒提到,《哪吒2》上映前,其就已提前着手规划、开发潮玩、手办、卡牌、出版物等多元衍生品,并筹划海外发行,致力于进一步挖掘IP价值,拓宽盈利渠道。

除开票房分成,《哪吒2》在IP开发上确实有着广泛收益。


在《哪吒2》的片尾名单中,直接露出合作消费品牌便达12个,包括蒙牛、兔头妈妈、荣耀手机等知名品牌。

其中,蒙牛旗下纯牛奶、纯甄、未来星等多个系列均换上红色哪吒限定包装,可见其对哪吒IP的重视。

泡泡玛特几乎与《哪吒2》上映同步上市相关盲盒,69元/只,很快就已断货。

在上映后,《哪吒2》更是引来大量新合作。

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就告诉记者,《哪吒2》合作比市面上传统IP价格要高

“我们花了很大的代价来谈合作,内部对于拿下《哪吒2》一开始就很坚定。”他说。

最终,库迪成为《哪吒2》在现制咖啡领域的独家合作方。

李颖波还提到,《哪吒2》衍生品的种种授权均需要导演组亲自去审查。此种认真态度在市场内并不常见。

《哪吒2》大爆,还影响了光线的战略轨迹。

在2024年年报中,光线传媒提到,其正进行极具战略意义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型,即从“高端内容提供商”转变为“IP的创造者和运营商”。


具体来看,在IP创造方面,光线传媒资源将更多地向动画电影倾斜:

在彩条屋和光线动画两个动画厂牌基础上,推动其他真人电影厂牌参与动画电影制作,并计划组建新的动画电影厂牌,同步持续扩充动画制作产能。

真人电影业务则聚焦大片制作、类型化和系列化的开发以及完全的创新,力求在内容创作上实现突破。

多个运营团队将以厂牌化模式运作,确保现有的大量IP资源得以及时、有效开发,使 IP运营业务得以快速推进;同时,创新运营模式,将运营环节前置至IP创作阶段。

“目前,公司正在游戏、卡牌、谷子、线上及线下品牌店、主题乐园等多个领域规划和布局。”光线传媒称。

2

阿里撤退

对于光线的转型故事,资本市场似乎没有那么感兴趣。

阿里创投急着套现就是明证。

至2024年9月,其持有158,165,668股,持股比为5.39%。到2025年3月,阿里创投已经跌出十大股东,不再披露持股信息。


此外,阿里创投可能也没挣到太多钱。

上一轮,阿里创投以24.22元价格认购光线传媒非公开发行新增股份。这一价格甚至高于光线传媒在今年4月22日的收盘价。

资本市场不信任光线传媒背后是,起伏的电影行业。

《哪吒2》爆火,并没有彻底拯救电影市场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5年清明档票房以3.78亿元收官,同比下滑55.1%。

还需要看到,今年清明档总场次139.5万,刷新中国影史清明档场次纪录,可见单场观影人次降幅之大。


具体到新上映影片来看,今年清明档没有爆款,且仅一部影片票房过亿元。

基于市场低迷,《哪吒2》上映时间一再延期。片方通知显示,该片密钥第三次延期,延长上映至5月31日。

电影市场的收缩,已经持续一段时间

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425.02亿元,较2023年下降22.6%;观影人次10.1亿,较2023年下降 22.3%。

当年4月,光线就提到,整个电影市场盈利的项目大概不到10%。

短视频还在进一步抢占用户时间。


据相关网络视听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10.40亿,继续保持增长,连续6年保持网络视听应用细分领域第一。

这代表着,只有更具吸引力的影片,才能吸引观众进入影院。由此,对制片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场走向两极分化,我们精力主要在新题材的头部影片。”

有头部电影公司高管对记者说,对于成本的控制正越来越精细,也在推行大牌演员分成制,共担风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