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有些媒体放出风声,说如果中国不还清朝时候欠下的老债,美国就可能不认现在欠中国的几千亿美元。这话听着挺炸裂,把一百多年前的历史债务跟今天的国际金融扯到一块儿去了。

清朝的债,那是列强逼出来的不平等条约产物;美国国债呢,那是现代全球经济的基石,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玩意儿。



清朝债务是怎么来的

19世纪末,清朝已经是个外强中干的空壳子了。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赔款、割地、开港口,国库被掏得底朝天。

到1890年代,甲午战争又输给了日本,光《马关条约》就赔了2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朝好几年的财政收入。国家穷得叮当响,但又不能不发展,不然连挨打的资格都没了。

这时候,清朝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搞自强运动,想通过引进西方技术来救国。张之洞就是其中一个关键人物,他当湖广总督的时候,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总结一下就是既要保住老祖宗的文化,又得学洋人的科技。他在武汉建工厂、办学校,还推动铁路建设,想让中国有点现代化的模样。



张之洞最大的手笔之一就是湖广铁路,也就是从汉口到广州的铁路线。铁路这东西在当时可是高科技,既能拉动经济,还能加强国防。

可问题来了,清朝没钱啊,国内资本稀缺,朝廷税收都填不上赔款的窟窿,哪有闲钱修铁路?张之洞没办法,只能向外国借钱。

1909年,清朝跟英、法、德三国银行签了个借款协议,贷款550万英镑,后来又加了点,总额到600万英镑。这笔钱主要用来修湖广铁路,债券在伦敦、柏林、巴黎、纽约等地发行,年息5%,听着还挺吸引人。

1911年,债券正式发行,外国投资者买了不少。可惜没过多久,清朝就完蛋了,辛亥革命一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了,清朝的债务问题就成了个烂摊子。



民国政府接手的时候,国家乱成一锅粥,军阀混战,财政根本撑不下去。湖广铁路债券的利息在1930年代之前还断断续续付过一点,但到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政府彻底没钱了,干脆停了偿债。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新政府直接表态:凡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签的不平等条约债务,一概不认。这也不是随便说的,国际法里有个“主权继承豁免原则”,意思是新政权可以拒绝前朝的不合法债务,尤其是被强加的“恶债”。

所以,湖广铁路债券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到1951年债券到期,早就没人认真追讨了,成了历史书里的一页。



说回张之洞,他算是晚清少有的实干家。1837年出生在贵州,1863年中探花,步入仕途,后来当过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最后在湖广总督的位置上干了18年。

他在武汉搞的那些事儿,比如汉阳铁厂、自强学堂、京汉铁路,都是想让中国强起来。可惜时代太糟,清朝的体制烂到根儿上了,他再努力也救不了大局。



湖广铁路是他晚年的心血,但他1909年去世的时候,铁路还没修完,债券的事儿也才刚起步。他要是知道这笔债一百多年后还会被翻出来吵架,估计得叹口气。

张之洞折腾的那些东西,虽然没救清朝,但给后人留了点底子。比如武汉大学的雏形是他办的自强学堂,京汉铁路后来成了中国铁路网的一部分。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听着有点保守,但放到当时,能这么想已经很超前了。



美国媒体为啥又提这茬

快进到2023年,美国有些媒体,比如《国会山报》,突然把这事儿翻了出来。他们说,如果中国不还清朝的债,美国可以考虑不认现在欠中国的7000多亿美元国债。这话一出,网上炸开了锅,有人觉得是奇思妙想,有人觉得纯属胡扯。

为啥这时候提这个?看看眼下的局势就明白了。中美关系这几年挺紧张,贸易战、科技战、外交摩擦不断,美国国债总额已经飙到36万亿美元,财政压力山大。

中国是美国国债的大买家之一,手里攥着7000多亿。这时候拿清朝债务说事儿,多少有点政治博弈的味道。



咱先不说感情色彩,单从逻辑和法律上看,这提议靠谱吗?清朝的债是啥?那是列强用武力逼出来的不平等债务,性质上属于“恶债”,国际社会早有共识,这种债新政权可以不认。

而美国国债呢?那是美国政府主动发行的合法债券,背后是美元的信用和全球经济体系,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国际法专家早就说过,用历史债务抵消现代债务,没啥依据。

1979年中美建交时,美国有些人拿着湖广债券去法院告中国,要求偿还,结果最高法院直接驳回了,说这些债没国际认可性。2020年还有个“美国债券持有人基金会”,喊着要用1.6万亿的旧债抵美债,政府也没搭理。

所以,美国媒体这招,更多的像是放个烟雾弹,给国内民众转移注意力。毕竟2025年有9万亿美债到期,财政部愁得头发都白了,拿中国当靶子发泄一下,也不是啥新鲜招数。



2025年的美国,国债问题已经不是小事儿了。36万亿的总债务,光利息就够财政部喝一壶的,中国持有的7000亿只是冰山一角。

对美国来说,这笔钱也不是随便就能赖掉的。美国国债的信用靠的是美元霸权,要是真不认中国的债,全球投资者会怎么想?金融市场一乱,后果不是开玩笑的。

过去几年,中国一直在减持美债,外汇储备多元化,买黄金、投其他国家的债券,尽量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清朝债务这事儿,对中国来说就是个历史笑话,没人会当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