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对华贸易战中,已经落了下风!这时候怎么办呢?美国就想着拉上欧盟等国家,联合对华实行包围圈,可这一提议果断遭到了欧盟的拒绝。

事情还得从特朗普说起,特朗普团队原以为中国会因4380亿美元对美出口(2024年数据)的脆弱性而屈服,却忽视了中国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经过十年布局,中国对美出口依存度已从2017年的21.6%降至13.4%,同时通过"一带一路"与RCEP框架,对东盟出口额(4.2万亿元)首超美国(3.7万亿元)。这种"分散风险、深耕区域"的战略使中国在贸易战中拥有更多周旋空间。



日前有消息称,美国特朗普政府妄图以关税手段胁迫他国限制对华经贸合作。据欧洲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4月22日,欧盟方面回应表示,美欧关税谈判与中欧关系无关,尽管出现了最新事态发展,但欧盟对华政策仍将“保持不变”,欧盟不会对华脱钩。

事实上,欧盟不仅不会对华脱钩,此前欧洲还放出了准备扩大与东方的贸易往来。这其实也是欧洲试探美国的一种信号。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密集访问马来西亚、新西兰,签署关键矿产和数字合作协议,实质是构建"非美供应链安全网" 。其提出的"清洁工业新政"中1000亿欧元脱碳基金,更需要中国在光伏、锂电池等绿色技术上的协同。

另有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中欧贸易逆势增长12.3%,中国稳居欧盟最大进口来源国(5162亿欧元),而美国对欧出口(5019亿欧元)与中国差距已缩小至200亿欧元量级。德国78%的工业企业明确表示将维持或扩大在华投资,这种产业链深度耦合远非政治口号所能割裂。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不仅未能重塑"美国主导的供应链",还让美国走上了孤立主义路线!直白点说,虽然美国当前依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全球有190多个国家,如果说有超半数的国家不与美国展开贸易往来,那么美国又将何以自处?美国如今越来越封闭,而中国则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其他国家。

近日,阿联酋经济部部长玛尔伊在“投资中国”中国(广西)—阿联酋经贸合作对接会上表示,阿联酋是中国在中东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是阿联酋最大贸易伙伴之一,阿中经济伙伴关系多元且富有韧性,阿联酋将坚定不移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近期,中国外交迎来新一轮热潮,多国政要密集访华展开多层次对话。在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穆罕默德殿下率团抵华进行战略对话后,中东地区传来新动态——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带领高级别代表团开启为期五天的访华行程,双方就能源转型、基础设施联通及地区安全等议题展开深度磋商。几乎同一时间,非洲代表肯尼亚总统鲁托携多位部长到访,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蒙内铁路延伸线合作,并就野生动物保护跨国联合行动签署备忘录。而在能源合作领域,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时隔三年再度访华,除敲定里海油气田开发技术合作外,更带来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与中国中欧班列对接的新方案。

当前密集访问印证了“全球南方”国家对单极秩序的集体反思。与其在美西方主导的体系中充当边缘角色,不如通过与中国构建
“非对抗性共生网络”
实现利益最大化。这种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发展权为共识的新型伙伴关系,正在改写21世纪地缘政治的基本规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