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三十届南京读书月在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启动。今年也是“共读南京”活动开展的第十年,活动自2016年首次举办,本着以品读南京、寻访南京、推介南京,讲好南京故事为宗旨,形成了“南京全民共读”理念,在广大市民中赢得极佳口碑,真正让南京传世名著“飞入寻常百姓家”。祁智、薛冰、刘向荣、周英年、卢海鸣等讲述人分别现身舞台,分享自己“共读南京”的故事。
南京的“图书漂流”驿站总数将达650个
此次活动以“赓续文脉”、“传承经典”全民阅读活动主题,智能机器人携手少儿诵读《AI时代,共阅读伴成长》、手机扫码互动以及青少年阅读情景剧《读城:在行走中知南京,爱中华》等形式,情景再现文都南京的书香文脉及南京人阅读故事。启动活动现场,发布了2025年度南京市全民阅读重点活动、2025年度“共读南京·读城”阅读活动计划,各类主题阅读、传统经典阅读、重点群体阅读和科普阅读等活动将达到300余场,全面促进南京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阅读需求,积极引导读者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现场同时启动2025年南京市“图书漂流”项目计划,“图书漂流”驿站总数将达到650个。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祁智在活动上大力推荐“图书漂流”活动,他说,“请让你闲置的图书放漂,一本书一段旅程一点善意,图书漂流让知识、友爱循环,请捐出你闲置的图书,以阅读为媒,以书为友,让图书漂流,让知识传递,让爱升华!”
金陵旧书市集清代康熙字典开市5分钟被抢购
旧书流转间,历史文脉悄然新生。在读书月启动现场,2025金陵旧书市集重回秦淮区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开市,活动一直持续到4月27日,一场集合了古旧书籍、非遗文创、趣味打卡、循环市集的书香盛宴正式开启。
本届市集规模创历史新高,现场设置200余个摊位,汇集120余家商户,集中呈现10.2万册古旧书籍及5万余册特价图书。活动由南京市委宣传部、秦淮区委宣传部指导,南京市出版物发行业协会、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朝天宫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作为书迷的一大乐趣,淘旧书活动近年来愈发受到年轻人青睐。在古旧书市主题市集,市民可徜徉于复兴书店、学人书店、南京品雨斋书店、唯楚旧书店、三槐堂书店、雅文书店、钟书书店等50余家二手书商摊位。从古籍善本到绝版连环画,从循环市集到非遗文创,无论是资深的藏书家,还是热爱阅读的普通市民都能在此觅得心仪之物。专业从事古籍交易的真德拍卖行,带来了清乾隆刻本40册康熙字典全套和解放初红色文献30册平装的首秀,其中康熙字典全套在开市5分钟就被人高价买走。而在一个书摊上,一本名为《新南京》的旧书,摊主开价5000,而像这样珍贵的古旧书籍,书市上还有很多。
薛冰带领媒体人淘书,本报记者捡漏
在书市现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也请南京市藏书家协会主席薛冰谈到了古旧书籍交流的意义,并介绍了南京古旧书籍的交易现状和优势。薛冰告诉记者,“此次书市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让书能够进入读者的书桌,书市不是目的,目的是促进阅读。书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即使旧了仍然能传递,让新的读者获得知识。”谈到南京得天独厚的优势,薛冰表示,“南京从明代开始,就是我国重要的图书出版和交易中心,而且就在三山街一代。2000年左右,朝天宫附近也是国内最大的旧书交易市场,后来因为卫生情况,旧书集市一度消失。现如今的旧书市集比过去更规范,卖书的很方便,我们买书的也很方便,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延续下去,最好是常态化。”薛冰自己就在集市上花了40元淘到了一本1947年版的《木刻初步》,作者刘铁华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推动者与践行者。
眼看跟上来的媒体记者越来越多,薛冰也开始给新来淘书的记者们做了推荐,他首先找到一套《江苏历代方志地图选》,这套书精选了江苏各地古代手绘示意地图,最早可以追溯至宋元时期。薛冰自己就入手了一套,通过阅读这套珍贵的图选,他能够直观了解江苏历代府县疆域及府县隶属关系变动的情况。同时,他还找出了一本最权威的《红楼梦》版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相比其他《红楼梦》书籍署名为曹雪芹和高鹗,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十多年前就采用了“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署名方式,更加考究。
前往淘书的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也有特别的收获,在钟书书店的摊位上,一套四只民国时期《新闻报》的宣传瓷碟印入记者眼帘,瓷碟上打上了放在当下都非常时髦的广告宣传标语:“日销十五万份,广告效力宏大。”虽然价格不贵,但对于报业从业者来说,这套宣传瓷碟的收藏价值极高,意义弥足珍贵。
当古籍的沉香与咖啡的醇香在街巷间交织,那些在风中翻动的书页,正将百年的金陵文脉细细编织。此刻的熙南里,每一册古籍都是时光的渡船,载着整座城市驶向文化的春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昊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