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钤深处
司徒夜
八年前,当刘国梁卸任总教练一职时,无数人为他鸣不平。
国乒队员更是罢赛明志。
“这一刻我们无心恋战,只因想念您,刘国梁。”
时过境迁,如今刘国梁辞去乒协主席,却有很多人拍手称快。
国梁有“难”,八方点赞。
他的身上总是伴随着种种争议,让人们议论纷纷。
这些争议究竟是改革路上必经的坎坷,还是另有隐情?
刘国梁卸任乒协主席
当巴西名将雨果庆祝自己胜利的时候,国乒的豪华教练团一片死寂。
秦志戬面如死灰,刘国梁更是双手掩面,宛如“痛苦面具”。
时隔8年,国乒再度丢掉三大赛的单打冠军。
这场失利暴露出国乒男队的诸多问题。
比如男乒技术迭代滞后,打法死板。
当雨果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心态纵情搏杀时,王楚钦与林诗栋还在按部就班。
更重要的是,一旁观战的教练组居然给不出任何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梯队建设问题,新生代缺乏能独扛大梁的选手等更是老生常谈。
这场失利,让观众长期积攒的对刘国梁的不满情绪彻底爆发。
互联网上对刘国梁口诛笔伐的声音不绝于耳,不堪入目。
仅仅几天后,官方就宣布了刘国梁辞任乒协主席的消息。
刘国梁的辞职可能与世界杯男单丢冠有一定的关系。
不过,官方表示,他辞职主要是为“保证洛杉矶奥运会备战周期的完整性”。
官方对刘国梁任职期间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不可否认的是,刘国梁对国乒是有很多杰出贡献的。
他刚当上教练时,正好赶上国际乒联推动“小球变大球”的改革。
他带领国乒适应了大球带来的变化,并进一步巩固了国乒在世界的霸主地位。
刘国梁担得起“功不可没”这四个字。
但人无完人,同时他也“过不可没”。
他在任期间致力于推动乒乓球赛事商业化、市场化,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了运动员的曝光度和商业价值。
但养蛊终遭反噬。
养蛊终遭反噬
如今国乒最大的痛点是“饭圈化”。
当刘国梁在媒体上呼吁“理性观赛”的时候,是否想过:
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正是他自己。
在此之前,乒乓球虽然是国球,但相关赛事的关注度并不高。
甚至早年曾出现过容纳千人的观众席只坐着一个啃烧饼的老头之类的“奇景”。
为了避免尴尬,乒乓球赛事常常组织观众免费观赛。
可以说,刘国梁为乒乓球运动解决了生存危机。
2016年里约奥运会,刘国梁亲手点燃“造型计划”。
“国乒三剑客”的各种梗图刷爆全网。
“小奶狗”马龙、“小狼狗”张继科、“小傻狗”许昕。
彼时,国乒相关比赛的收视率暴涨。
队员的商业价值暴增,与各大品牌签约,还时不时地在综艺节目中刷个脸。
乒乓球这项曾被调侃为“中老年专属”的运动,突然成为了年轻人追捧的顶流。
2018年,刘国梁上任乒协主席后,更是提出“打造顶级体育IP”的口号。
他开始借助短视频平台为国乒进行各种五花八门的营销。
之后,国乒的各种营销更是五花八门。
樊振东、王楚钦、孙颖莎、王曼昱等新生代明星球员脱颖而出,每一位都有大量的粉丝群体。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他始料未及的失控。
樊振东多次遭遇饭圈的困扰。
私生粉不仅能闯入他的酒店房间,还能将他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泄露。
“饭圈文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与训练。
赛场上,不管樊振东输或赢,饭圈粉总能找到理由骂他。
以至于他感慨:
“好像输也不行,赢也不行。”
当陈梦赢了比赛却满场“嘘”声;
当孙颖莎的粉丝在机场推搡安保人员;
当王曼昱落选引发粉丝“人肉”教练。
体育总局不得不将国乒列为饭圈整治典型。
早期,刘国梁对饭圈的态度是比较包容的。
他沉醉于球员迷弟迷妹的尖叫,迷失于饭圈粉丝带来的真金白银。
直到饭圈粉丝逐步地将娱乐圈的种种行径带到体育圈,其不仅影响队员的训练,也会破坏队伍的凝聚力。
刘国梁这才不得不发声,要求整治“驻地蹲守、造谣引战、赛场攻击”三类乱象。
但这个刹车踩得太晚了。
刘国梁或许想复制 NBA 的商业神话,却低估了娱乐化与竞技精神的微妙平衡。
他致力于乒乓球运动市场化商业化的发展,但他低估了改革的困难程度。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是要拆房子的。
刘国梁拥抱市场的行为也没有完全让运动员收益。
反倒是WTT,因为各种问题使得运动员怨声载道。
WTT引争议
2024 年底樊振东的退赛声明,彻底撕开了 WTT 赛事体系的华丽外衣。
这个声称“让乒乓球选手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运动员” 的商业赛事,却存在着“不参赛就罚款”的霸王条款。
尼日利亚选手阿鲁纳揭露的奖金拖欠,德国老将波尔吐槽的 “倒贴参赛”,让刘国梁从运动员的“大家长”变成了资本的“代言人”。
刘国梁身为WTT董事会主席,确实为WTT的发展做出了诸多积极贡献。
如提升乒乓球运动的商业化程度、扩大其在全球的影响力等。
但他没能切实地做到以运动员为本。
密集的赛事安排让运动员疲于奔命,身心俱疲。
作为商业赛事,奖金池与赛事地位完全不匹配。
外协球员吐槽“参赛收入还不够支付差旅费”。
刘国梁过于追求商业价值,却忽视了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
他身兼国乒掌门人、国际乒联副主席和 WTT 董事会主席等多重职务,也可能导致利益分配等难题。
这一系列问题,不免让人怀疑刘国梁的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不足
人们常说,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但很多人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管理一样需要专业的人去做。
刘国梁是运动员出身,且职业生涯堪称辉煌。
所以对于教练这个职位,他是得心应手的。
他知道如何训练运动员是最有成效的。
他的临场指挥风格果断,总是能给出合理战术。
唤醒张继科的经典训话 “别懵了!” 成为赛场佳话。
但他从来没有过系统的管理经验。
所以“乒协主席”这个位置对他来说不是必选项。
如今,很多人用“乌烟瘴气”来形容刘国梁治下的国乒。
虽然有些言重,但确实能反映出人们对他的看法。
这些年,国乒处于下滑的趋势。
青训体系与梯队建设不足成为了焦点问题。
如今世界杯丢冠印证了这一点:
国乒男队继樊振东之后,新人培养乏力,青训断层危机越发严重。
饭圈粉丝不断对选手人身攻击,严重影响了团队内部的团结。
但刘国梁并没有给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增强凝聚力。
他推行的WTT四大满贯赛挤压传统乒超联赛的生存空间。
这让选手疲于奔命,训练系统性严重受损。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
刘国梁虽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他对国乒的贡献也不该被争议掩盖。
贡献不该被忽视
作为运动员,刘国梁打出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将直拍横打发扬光大。
他是中国男乒第一位大满贯得主,获得众多冠军荣誉。
他在赛场上的卓越表现,提升了国乒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作为教练,刘国梁管理严格,培养出众多优秀选手,创造了体坛神话。
执教期间,国乒三大赛胜率超98%,进一步巩固了国乒的霸主地位。
作为乒协主席,刘国梁促进了乒乓球运动的商业化发展,让乒乓球运动起死回生,商业价值暴增。
他凭借自身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各国乒协的交流合作,推动了乒乓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
他推行的扁平化管理,让国乒在东京奥运会实现零失误。
他力主的 “养狼计划”,让外协选手的挑战成为国乒进步的动力。
刘国梁取得的成就和对国乒的贡献我们应该看见。
“不懂球的胖子”应该仅仅停留于调侃,而非恶意攻击。
如今,“二王一马”之一的王励勤接任乒协主席。
他带来的“上海模式”能否为国乒注入新的活力?
刘国梁的“改革遗产”是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让我们拭目以待。
结语
从 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金牌少年,到 2025 年主动让贤的乒协主席。
刘国梁的大半生都与中国乒乓球传奇有关。
他总是与争议相伴,始终在鲜花与质疑中前行。
如今盖棺定论为时过早,或许正应了那句话: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部分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刘国梁主动辞去中国乒协主席职务
环球时报|为何主动辞去中国乒协主席职务?刘国梁回应
澎湃新闻|马龙樊振东陈梦退出世界排名,中国乒协回应
光明网|樊振东、陈梦退出,WTT“不参赛就罚款”新规会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