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在蚂蚁森林河北省丰宁县小坝子乡“2025春种活动”现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见到了来自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哈什哈苏木的雷新光,和阿拉善当地很多群众一样,他曾因沙漠侵袭家园不得已到外地开卡车谋生。2018年,雷新光回到了家乡,开始和乡亲们种植蚂蚁森林捐助的花棒。

“开卡车很辛苦的,如果不是为了营生谁会愿意背井离乡。感谢蚂蚁森林,让我们在家乡也能创造不错的收入。”雷新光对贝壳财经记者说。

这些树不仅改变了荒漠,更让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变成了收获者。

雷新光说他还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着当地老乡一起种植、管护林地,已种出花棒26000多亩。花棒平茬后不仅可加工饲料,还能采收花棒籽出售。每户平均每年可从合作社增收12000元,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因环境改善有了奔头又回到了家乡。

蚂蚁森林种下第6亿棵树

4月22日,蚂蚁森林项目启动9年来的第6亿棵树,在河北省丰宁县小坝子乡种下。


蚂蚁森林启动9年来种下的第6亿棵树。 图/贝壳财经记者 陶野 摄

“这棵树,见证了全国网友践行绿色生活、支持各地生态建设的9年历程。蚂蚁森林感谢大家,每个人都了不起!”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彭翼捷在现场表示。

据统计,蚂蚁集团通过“蚂蚁森林”项目已累计协议捐资40多亿元,由公益组织和专业机构实施植树造林,支持内蒙古、甘肃、河北、陕西、宁夏、新疆等13个省份的荒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已种下的6亿棵树,9成以上分布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地区。


蚂蚁森林种下第6亿棵树,90%以上助力“三北”攻坚。

只要蚂蚁森林的用户在日常生活里坚持绿色出行、减纸减塑、在线办事、循环利用等环境友好行为,就能积累“绿色能量”手机上申请种树。“手机上种一棵,地里就种一棵”,是蚂蚁森林9年来践行的承诺。在春种现场,一起为全国网友种下第6亿棵树的,是来自内蒙古、陕西、河北等地的蚂蚁森林一线种树人。

“大家放心,你们手机上种多少,我们就在这种多少,一棵不少,棵棵种好。”河北丰宁的蚂蚁森林种树人高国江说,“曾经,北京每10粒风沙就有七八粒来自丰宁小坝子,现在我们用双手改善了家乡环境。”

种树路上从“治沙”到“致富”

在内蒙古清水河,蚂蚁森林守护和捐种的沙棘林,不仅是防沙的“卫士”,如今也成为农户增收的“钱袋子”。每年秋冬,沙棘果挂满枝头,老乡们采摘下的变身网红饮料“MA沙棘”,收益全部反哺生态保护与脱贫。一颗小红果,撬动了大产业。

梭梭树不仅是防风固沙的“英雄”,它的根部还能寄生“沙漠人参”肉苁蓉。通过科学接种,农户们实现了“种一次,收五年”,每公斤售价可达数百元。荒漠变成了“药库”。

在陕西宜君,连翘不仅是药材,更带动了“赏花经济”。蚂蚁森林的4万亩连翘项目,让“青山”变“金山”,农户增收的同时,乡村旅游也火了起来。

6亿棵树,不仅是荒漠变绿洲的奇迹,更是一条“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路。沙棘、肉苁蓉、连翘……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正通过蚂蚁森林,让辛苦种树的劳动者分享到更多的“绿色”红利。

据统计,蚂蚁森林项目在各地实施,已累计创造了420多万人次劳动机会,蚂蚁集团通过“蚂蚁森林”捐给各地的40多亿资金中,已有6亿多元成为参与种植养护的老乡们的劳动补助。各地政府还在因地制宜地引导当地群众,根据蚂蚁森林的不同树种开发生态价值产品。

据介绍,每年春季集中支持北方各地大规模植树造林,“春种”已是蚂蚁森林持续了9年的传统。从2023年春种开始,蚂蚁集团已连续三年分别与内蒙古、甘肃、河北的林草部门签订协议:向三省份各捐资不少于1亿元,以支持这些“三北”重点省份的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


位于河北丰宁的蚂蚁森林805号林。 图/贝壳财经记者 陶野 摄

今年3月以来,蚂蚁森林在内蒙古、甘肃、新疆、河北等7个省份的大规模春种正全面展开。其中,全国网友为河北“浇水”,七天内就为河北申请超过5万棵樟子松和200多万棵连翘。蚂蚁森林表示,这些树将在河北各地由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等合作机构负责种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陶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