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艺界,常说:

入戏不深,绝对不真;入戏太深,人生如戏”。

在演艺界,演员们常常通过不同的演技流派来塑造角色。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学术派和体验派。

学术派追求冷静抽离,而体验派则追求与角色灵魂相融。



然而,当演员们将角色演得太过投入,就是灭顶之灾!

盘点7位入戏太深的演员。

3死2出家,还有一位只能靠“改名”改命!



01张国荣

1992 年,陈凯歌筹备拍摄电影《霸王别姬》,主角程蝶衣的选角让他一直为难。



来试镜的男演员虽多,但都因气质不够柔美,无法展现程蝶衣的神韵。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凯歌看到了张国荣京剧扮相的照片。



眉眼含情,举手投足间尽显柔美与韵味,宛如从画中走出的虞姬。

陈凯歌顿时眼前一亮,为此,陈凯歌亲自飞往香港,与张国荣面谈合作,还口头讲述了剧本故事。

陈凯歌神色激动地讲了两个多小时,张国荣则一直认真倾听,全程没有打断。



当陈凯歌讲到全剧的高潮部分,他发现张国荣神色动容,全身微微颤抖。

讲完后,张国荣紧紧握着陈凯歌的手,坚定地说道:

“我就是程蝶衣”。



为了塑造好程蝶衣这个角色,陈凯歌邀请了京剧名伶张曼玲老师为张国荣指导京剧唱腔和身段。



在学习京剧的六个月里,张国荣每天都刻苦训练,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

在拍摄过程中,凡是唱戏部分,他都坚持亲自上阵。



他常常用 “情深款款” 的眼神望着张丰毅,以至于张丰毅在不拍戏时,每次看到张国荣都要绕道走。



《霸王别姬》上映后,立刻在影坛引起了轰动。

斩获了第 46 届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项 —— 金棕榈奖,《时代》杂志更把它评为 “百大不朽电影之一”。

张国荣塑造的程蝶衣,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无法超越的经典形象。



然而,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张国荣人戏不分的悲剧。

正是因为他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共情。



导致他后来在拍摄《异度空间》后,久久不能平息,最终因抑郁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张国荣的离世,让无数人感叹他是因为入戏太深,才导致了这场悲剧。

同样因入戏太深而影响人生的还有陈晓旭



02陈晓旭

87版《红楼梦》中,陈晓旭将林黛玉的“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演绎得入木三分。



为了塑造这个角色,陈晓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不仅将体重减到70斤左右,还尽可能地让自己陷入敏感的情绪当中。

长时间的拍摄,让她在拍摄完成后性情大变。



剧集杀青后,她坦言:

“林黛玉锁住了我的灵魂”。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陈晓旭尝试出演了一些其他角色,如《家春秋》中的梅表姐。



然而,观众们依然无法将她与林黛玉区分开来。

这些作品的反响平平,让陈晓旭深感挫败。

后来,她投身商界,创办了广告公司,商业版图横跨多项领域。



然而,在她事业有成之时,却患上了乳腺癌。

2007年,她放弃治疗,选择了出家,不到三个月就因病去世。



陈晓旭的离世,让无数人感叹“世间再无林妹妹”。

然而,在《红楼梦》中,被角色影响的还有饰演“妙玉”的姬培杰。



03姬培杰

姬培杰原本只是一家皮鞋厂的普通工人。

一天,选角老师潘欣欣在北影厂路边偶然遇到了自己的战友,而姬玉恰好站在旁边。

潘欣欣一眼就被姬玉那独特的气质所吸引。



她觉得姬玉的清冷孤傲、眼神中的幽怨,与《红楼梦》中妙玉的形象简直如出一辙。

当即认定她就是扮演妙玉的最佳人选。



为了拿捏住妙玉的清高感,她努力去与角色共情,查阅大量佛教资料。

随着对妙玉的一步步了解,她的气质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被妙玉这个角色所吸引,也对佛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诠释妙玉,姬玉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姬玉。



1987 年,电视剧《红楼梦》播出,姬玉饰演的妙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那清冷出尘的气质、高雅的举止,将妙玉的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尽管妙玉的戏份不多,但姬玉的出色表演却让这个角色成为了剧中的一抹独特风景,也让她自己一夜成名。

然而,事业一直没有起色,她离婚后遁入了空门,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修行者。



04游本昌

游本昌,这位大器晚成的演员,在52岁时出演了《济公》这部经典剧集。

他坚决不使用替身,以最专业的态度完成了拍摄。

在拍摄《济公》时,剧组的条件十分艰苦,当时正值夏天,拍摄场地的温度高达 39 度,酷热难耐。



但游本昌却毫无怨言,始终坚持拍摄。

为了呈现出济公衣衫褴褛的形象,他身上穿的袈裟和鞋子都是破旧不堪的。

而且为了节省成本,济公啃的鸡腿都是反复使用的,常常已经发臭。



但游本昌每次都毫不犹豫地咬下去,直到导演喊 “卡”,才把鸡腿吐出来。

自从他演了这个角色后,“鞋儿破,帽儿破”的济公形象被观众奉若神明。



殊不知他自幼就和“济公”结下了不解之缘。

游本昌的童年并不顺遂,自幼体弱多病,父母寻遍名医,都未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直到 6 岁那年,一位路过的僧人看到游本昌后,笃定地对他的父母说:

“这孩子与佛有缘,只要诚信拜佛,必能逢凶化吉。”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父母将游本昌送到了上海法藏寺,拜方丈为师。



说来也奇怪,从那之后,游本昌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他也因此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9年,76岁的他正式剃度出家,法号“定畅”,直言:

“佛本无相”。

彻底将自己的一生和济公的逍遥智慧融入现实修行。



05段奕宏

段奕宏,原名段龙。

曾因为一部剧走火入魔,只能选择“改名换命”。



2004 年,段奕宏接到了一个来自泰国的剧本,这便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细伟》。

接到这个剧本时,段奕宏被这个复杂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角色深深吸引。



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个角色,他不惜从 72 公斤减重到 59 公斤,让自己的外形更加贴近角色那瘦弱、病态的形象。



他还特地前往泰国,参观了存放细伟干尸的博物馆。

隔着玻璃,他久久凝视着那具干尸,试图从它身上感受细伟曾经的心境变化。

他不断揣摩细伟从一个善良、单纯的青年,逐渐被命运逼成恶魔的心理转变过程,努力让自己融入到角色的世界中。



然而,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由于入戏太深,段奕宏在拍摄间隙常常陷入角色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他会因为细伟的悲惨遭遇而伤心痛哭,内心充满了痛苦和自责。



每到夜晚,他都感觉细伟的原型就坐在自己的床边,这让他备受折磨,常常失眠,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差。

在片场,他也时常恍恍惚惚,像丢了魂儿一样。



甚至在拍摄失手掐死小女孩的戏份后,他抱头痛哭了半个小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让他难以承受。

电影拍摄结束后,段奕宏依然无法从角色的阴影中走出来。



他开始一整夜噩梦不断,常常梦到墙上都是血的恐怖画面。

一开始,他不好意思跟身边的人说明情况,只能独自承受着这些痛苦,精神状态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差。

直到有一天,剧组人员发现了他的异常,导演立刻找了一位法师给他驱邪。



法师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建议他改名字,或许这样可以帮助他摆脱角色的阴影。

于是,段奕宏将自己的名字从 “段龙” 改为了 “段奕宏”,加上不断的心理暗示才让自己走出噩梦。



06马广儒

87版《红楼梦》中贾瑞的扮演者,因入戏太深而抱病去世。

马广儒自幼熟读《红楼梦》,尤其是贾宝玉这一角色,更是他心中的挚爱。



当87版《红楼梦》剧组开启“红楼选秀”时,马广儒满怀信心地竞选贾宝玉一角,却因为皮肤问题而落选。

最终,他拿到了贾瑞这一角色。



贾瑞在《红楼梦》原著中是一个不受看重的落魄公子。

他生在贾家,没有享受到贾家的富贵荣华,反而养成了骄纵、好色的坏毛病。



然而,戏里的贾瑞命运多舛,戏外的马广儒同样是命运坎坷。

他在剧组中遇到了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并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这份感情却如同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慕一样,注定无法得到回应。

陈晓旭的拒绝让他深受打击,甚至通过割腕自杀以证决心。

幸好导演王扶林及时发现并阻止了他,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经过这次事件后,马广儒虽然看似放下了感情纠葛,但内心的创伤却难以愈合。

他将自己更深地埋入《红楼梦》之中,借酒消愁。



长期的过度酗酒让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最终在32岁那年暴病身亡。

据说他临终前已经高烧到神志不清,连前去探望的亲朋好友都认不出来了。



07六小龄童

六小龄童,因饰演“孙悟空”这个角色而红遍大江南北。



然而,也正是因为入戏太深,导致他后来将角色“据为己有”,疯狂捞金。



他多次公开批评周星驰版孙悟空“亵渎经典”,在杨洁导演追悼会上宣传个人电影更引发众怒。

他以“西游文化捍卫者”自居,却将角色形象商业化至极致,甚至发起商标诉讼,被网友讽为“猴霸”。



结语

演员们为了艺术献身,这种敬业精神固然可敬。

但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被角色所束缚也是重中之重。



陈晓旭们的悲剧、六小龄童的争议、游本昌的顿悟,共同勾勒出艺术献祭者的众生相。

当掌声褪去,如何从角色中抽离并重塑自我,或许是比演技更深刻的人生课题。

正如《壳中裂缝》中芬妮的觉醒:戏如人生,但人生终究不是戏。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追忆张国荣:他是青春的回忆,一个时代的潮流 . 四川新闻网 . [2015-5-9]
张国荣.百度百科
陈晓旭病逝 . 人民网 . [2015-3-30]
姬培杰.百度百科
游本昌.百度百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