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乒丢掉世界杯冠军三天之后,难以承受压力的刘国梁最终选择主动辞职。
而他的接任者,正是刘国梁亲自带出来的王励勤和马龙。
虽说这已经不是刘国梁第一次被调职了,但和2017年不同,今天的舆论风气早已不再像当年那样无条件的支持他。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刘国梁的口碑在短短几年之间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改变?
而这次刘国梁辞职,又是否代表着国乒要变天了呢?
1、一鸣惊人
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作为国乒目前最大的领导,不少人都觉得刘国梁应该要为国乒之前的惨败负责。
的确,国乒在世界杯上的失利,刘国梁本人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说他是一个“无能之将”就有些过于夸张了。
在刘国梁还只是一个普通运动员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国际赛场上展现了自己惊人的实力。
九十年代,中国男乒还并没有形成人们记忆中制霸全球乒坛的局面。
且不说以瓦尔德内尔为首的瑞典队多次战胜中国队,甚至在大赛中打出了5:0的成绩,单说隔壁的韩国队就是中国队当时的一大竞争对手。
但是刘国梁的出现却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1992年,刘国梁靠着直拍横打这一招式,一举击败了瓦尔德内尔,打破了中国队“逢瓦不胜”的诅咒。
接下来几年,刘国梁也是越战越勇,成为继瓦尔德内尔之后,全球第二个、中国第一个乒乓球大满贯选手。
站在荣誉的巅峰,争议也随之而来。
在1999年的奥地利公开赛前,国际乒协告诉刘国梁,他的尿检不合格,怀疑使用了禁药,这段时间刘国梁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心理压力。
虽然后来检测结果证明了刘国梁是清白的,但依然极大地影响了刘国梁的发挥。
在第四十五届世乒赛上,刘国梁再战瓦尔德内尔遗憾落败,让刘国梁的精神压力骤增。
加之国际乒联的新规定禁止了刘国梁擅长的遮挡式发球、将小球改为大球、21球改为11球,刘国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最终无奈宣布退役。
2、执教生涯
虽然选择了退役,但刘国梁却并没有离开国家队,而是作为男队主教练,继续培养乒乓球人才。
这时候的中国乒乒已经几乎站在了世界的顶峰,所以刘国梁在雅典奥运会上也是定下了“保一争二”的目标,希望国乒能够包揽奖牌。
但可惜的是,国乒最后的成绩并不理想,男单决赛上,王皓惜败柳承敏。
刘国梁赛后也承认,是因为自己低估了对手,所以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有了这次经验教训,刘国梁的确很快就调整了过来,接下来几年中,二王一马的阵容几乎包揽了世界的各大奖项。
一场比赛中同时升起三面中国国旗的奇观,也在刘国梁的带领下不断上演。
虽然成绩斐然,可是对于乒乓球运动来说,国乒面临的问题还非常多。
因为乒乓球当时在国际上的关注度并不高,再加上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很多外国的体育工作者甚至直接建议将乒乓球从奥运会中移除。
不仅是国外,乒乓球当时在国内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说大街小巷都是乒乓球台,打乒乓球的人很多,可是国内专业的乒乓球联赛却是少得可怜。
很多国家级的比赛根本找不到观众去看,主办方甚至还要倒贴门票和饭钱才能吸引观众来看比赛。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国家体育总局的蔡振华就提出了“养狼计划”和推动乒乓球商业化的构想。
这两个想法现在看来无疑是正确的,毕竟一家独大的比赛肯定没有百家争鸣的比赛有意思,而商业化也是让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从刘国梁后来的表现来看,他对于养狼计划可能并不是多么地重视。
或许是年轻时的失利,让他格外注重巩固中国乒乓世界第一的位置,所以他并不是很想要培养一批批的劲敌出来。
而对于商业化这件事,刘国梁也是走出了一条颇为独特的道路。
3、造星运动
刘国梁的辉煌和他的商业化理念是分不开的。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在刘国梁身上有着非常浓厚的“举国体制”烙印,这在他的采访中也多有体现。
他希望自己手下的运动员牢记自己是被国家培养的,要有为国争光的信念感。
可是参照足球和篮球的商业化,又都需要俱乐部和市场的参与。
刘国梁一方面想要让乒乓球比赛赚钱,另一方面又想要保证队伍的“纯洁性”。
于是乎,他就开启了自己自上而下的商业化之路。
他并没有搞联赛,也没有放弃原先的管理模式,而是自上而下地造星。
这里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张继科。
在之前很多人都诟病张继科在大满贯后频频参加综艺节目,有损运动员形象。
但其实参加综艺节目未必就是张继科本人的意愿,张继科去参加综艺活动是刘国梁“明确授意”的。
刘国梁希望的是让自己手下已经成熟的体育明星去跨界娱乐圈,以此来打造一个跨界巨星形象。
而且张继科看似参加了那么多的综艺节目,可是他的酬劳绝大多数都在乒羽协会手里,到他本人手里的只有15%左右。
刘国梁的确是靠着搞商业化赚到了钱,但他的商业化,或许已经和蔡振华的本意相去甚远了。
蔡振华搞商业化的本意或许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来,从而提高乒乓球运动的关注度。
但是刘国梁在节目中却一再强调,人们是为了看张继科才来看比赛的。
现在看来,与其说刘国梁是在做乒乓球的商业化,倒不如说,他是在搞乒乓球运动员的明星化。
4、饭圈恶果
巴黎奥运会上的饭圈事件曾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但真要深究饭圈化的本质,还必须从刘国梁身上聊起。
刘国梁的明星跨界计划,虽然也起到了让体育明星有大量粉丝的效果,可是和欧美足球篮球巨星的粉丝多数是该运动的爱好者不同。
国内乒乓球巨星的粉丝,和乒乓球运动的粉丝重叠度是相当低的。
毫不夸张地说,很多所谓的球迷只是记住了几个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名字,连最基本的规则可能都不清楚。
这也是为什么在关注度更高的奥运会上,孙颖莎输给同为中国队的陈梦会遭致网友的恶意拉踩,甚至有人对冠军陈梦作出了侮辱性手势。
但是在普通人不太关注,观众群体更偏向资深球迷的乒乓球世界杯上。
就算是最后的结果是中国队输给了巴西队的雨果,但也有很多中国球迷认可雨果的实力,为雨果道喜。
这是因为每一个真正喜欢乒乓球运动的人都知道,我们崇拜的不是某一个运动员,而是在这项运动中展示出的体育精神。
可对于饭圈粉丝来说,他们不在乎体育精神的延续,只想要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拿奖而已。
5、黯然离场
刘国梁现在的压力不只来源于国家队在世界杯输球,他在WTT里面的一些政策也引起了很多运动员的不满。
为了让WTT这个商业化的赛事能够吸引更多的运动员参赛,提高赛事的可观赏性。
刘国梁针对国际排名的积分规则以及赛事准入规则作出了不少调整。
不少运动员即便不想打比赛,可为了获得积分也必须参赛。
这一决定对很多的运动员都造成了影响,为了抵制这一决定,樊振东和陈梦就在同一天宣布退出世界排名。
虽然刘国梁后来表示WTT的一些规则的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自己也会考虑如何修改。
但是在国际上,很多运动员却并没有给WTT这个整改的机会。
在刘国梁辞职前不久,以世界杯冠军雨果和曾在奥运会上战胜王楚钦的莫雷加德为代表的国际乒乓球运动员联合会成立了。
在成立第一天,联合会就发布了四大核心内容,每一条基本都是针对WTT的不合理规则而诞生的。
如今的刘国梁面对的远不只是比赛失利的内忧,而是自己口碑崩塌所导致的外患。
事到如今,刘国梁选择自己离开,也算是保住了自己最后的体面。
结语
刘国梁在网络上的形象完全可以用“毁誉参半”来形容。
只要提起这个名字,下方的评论就是有人夸有人骂。
但无论如何评价刘国梁,不容否认的是,他曾带领国乒创下了一个难以复制的成绩。
而也正是他本人种下了饭圈化和过度商业化的种子,让乒乓球圈变成了今天这副模样。
刘国梁让乒乓球从一项鲜有观众的“小众运动”,变成了一个每年可以创造近4亿元经济收益的热门运动。
但却并没有让乒乓球这项运动真正地再上一个台阶,只留下了一连串的奖项和数据。
正所谓是非功过都要留给后人评说,等到下一届奥运会结束的时候,或许我们就能知道,刘国梁的决定到底是对还是错了。
部分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刘国梁主动提出辞职,国家体育总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