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吃播视频在中日网络悄然火了起来。
视频里,一位中国大胃王网红现身东京一家高档自助餐厅,展开了他一贯“风格火爆”的挑战模式。
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吃的不是麻辣烫或火锅,而是三文鱼、和牛、帝王蟹——日本人最在意的食材;而吃的方式,不是慢悠悠品尝,而是“快速扫荡式”操作,几乎带着“抢”的节奏。
视频不到三分钟,气氛已经明显不对劲。
“贵的东西,一个都别剩”
视频一开场,这位大胃王网红带着团队进入一家环境宽敞、食材高级的日式海鲜自助餐厅。他对着镜头轻松地说:“今天练了八小时,就为了扫空这家鬼子的货。”
同行友人在旁边笑:“来这儿吃,咱不能客气。”
两人语气轻松,但内容却不太轻松。说着说着,他径直走向冷餐区,伸手就是一大把三文鱼,几乎把整个托盘夹空。帝王蟹腿、和牛肉片、牡蛎等热门食材,也在他的盘子里迅速“集合完毕”。
不一会儿,回到座位上的他面前,堆满了像“小山”一样的海鲜和生食。一旁有顾客明显愣了一下,侧头低语。
他说:“看我干嘛?这是自助餐,又不是给鬼子专供的。”
“吃饭还要被盯着看?”
第一轮扫荡还没结束,就已经有人开始侧目。
一位年长的日本男顾客起初只是礼貌性地瞥了一眼,但看着他第三次走向生食区,神色变得有些复杂。而另一边,一名年轻女性本想伸手夹虾,却发现托盘空了,只能尴尬地收回手。
现场并没有吵闹声,也没有明显的阻止,但空气明显变得“沉了一拍”。
有服务员上前,小声提醒:“请注意食量,避免浪费。”
他边点头边笑,镜头却打出字幕:“鬼子催我走?太早了吧。”
有人收盘时不小心多看了一眼,他说得更直接:“你个鬼子瞪什么啊?”
同伴在旁边添油加醋:“瞪你了,完了,生气了。”
他却满不在乎:“让这鬼子气去,反正吃得又不是他的。”
“这是吃播,不是战争片”
这不是一顿普通的吃饭,更像是一场“镜头对抗”。
他继续挑战各种食材:将生鱼片串成“刺身面条”猛吃,用整把筷子卷烤肉塞进嘴里,大把抓虾、一口一口吞蟹肉。
食物堆完了再去拿,服务员刚补货没几分钟,他又端着空盘冲上去,重复拿同样的几样菜。
一名服务员在收拾隔壁桌时,看了他一眼。他略带戏谑地说:“鬼子看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不过我也不会少拿。”
镜头里没有冲突,但“张力”越来越强。一些顾客干脆不再去生食区;有家长拉着孩子绕开了他的餐桌;也有年轻人掏出手机悄悄拍照。
主角显然意识到了这些,他边吃边说:“今天就得让这些鬼子看看什么叫中国胃。”
吃完之后,是7.9公斤的战果
经过一个小时的高强度进食,他终于吃不动了。全程除了水果和点心外,他扫了三轮生食、两轮肉类、一大盘甜点。
用最后一点力气站上体重秤,从69.8公斤涨到77.95公斤——将近8公斤。
他拍拍肚子,满脸笑意:“收工。后面这些鬼子排队的人估计有点麻烦了。”
镜头扫到门口,确实有顾客在等待,表情略显无奈。
网络发酵,从热闹变成争议
这段视频随后被网友分享到日本平台X(原推特),引发大量讨论。
评论区里,褒贬不一,但争议点非常集中:
“确实是吃完了,不算浪费,但吃相太吓人了。”
“这种吃播能让人看得舒服吗?”
“如果我是旁边的顾客,我会觉得很尴尬。”
“这不是吃,是抢。”
令人意外的是,不少中国网友也并不买账:
“说实话,没必要拍得这么挑衅。”
“这种方式去吃自助,可能没违规,但真的合适吗?”
“能不能让我们在国外少上点新闻?”
争议不是吃多,而是抢多、看起来像在挑衅
实际上,这位网红全程确实没浪费食物,也没对人发脾气,严格说来并无“违规”行为。但视频之所以引起争议,并不在于“吃得多”,而是在于吃得极端、吃得咄咄逼人、吃得像在挑衅。
尤其当这样的镜头被传播到国外时,带着强烈的“我吃光、我不让别人吃”的潜台词,自然容易引发误解和抵触。
很多细节都不是主角刻意做出来的,但搭配字幕、语气和画面,很难不让人觉得,这不只是吃饭,更像是一种“态度展示”。
不是流量的问题,是审美在变
这种吃播在早几年或许还能带来大量点赞和转发,但现在,随着观众审美升级,大量网友对“暴力吃播”开始疲惫,甚至反感。
尤其是在国外场景下,很多人开始意识到:你吃的,不只是食物,还有别人的观感;你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还有背后的国人形象。
视频拍出来是为了好看,但不应该让别人“看不下去”。
没人否认吃自助餐就该“吃到回本”;也没人规定拍吃播要克制温柔。
但有些界限,不是法律划的,而是现场气氛、观众感受、文化尺度共同塑造的。
你可以吃得多,但最好吃得“让人看得下”;
你可以吃得猛,但别猛到让人觉得自己“多余”。
如果一段吃播里,最抢镜的是“别人的不自在”,那就不是赢了胃口,而是输了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