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2025中国牙谷・首届口腔创新与电商发展大会”上,全国首个高职院校口腔医学装备创新转化中心正式揭牌落成。该中心由资阳口腔职业学院与四川福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旨在打造“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应用—人才培养”一体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聚焦智能口腔医疗器械领域,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培养专业人才并助力企业技术升级。
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委会主任委员刘福祥受聘为中心主任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开进,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邝海,资阳口腔职业学院院长万呼春,有方(合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磊等全国多所高校专家、企业负责人组成高层次专家团队,为中心发展搭建起理论与实践交织的智力支撑网络。“这不是简单的‘揭牌仪式’,而是要打造一个能啃硬骨头的‘创新联合体’。”资阳口腔职业学院院长万呼春说。
聘任仪式。
作为国家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充满创新张力。万呼春形象地比喻:“这不是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让企业出题、学校解题、学生参与答题的‘实战课堂’。”企业提出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教师带领学生组成“攻关小组”,在创新转化中心的实训平台上边研究边实践——牙椅的人机工程学优化、智能感应装置升级等课题,都可能成为学生的“活教材”。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只会背书的工匠’,而是能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型技术兵’——说不定某个学生灵光一现的‘小点子’,就能成为国产牙椅智能化升级的‘大突破’。”
这种“带着问题学,看着实物做”的培养模式,正是中心破解产教融合难题的关键钥匙。“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万呼春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就像牙椅研发,机械专业学生研究结构优化,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琢磨操作流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分析市场需求,不同专业的‘大脑’在实训中碰撞,才能孵化出真正贴合产业需求的解决方案。”在他看来,中心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孵化器”,更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加速带”——企业提出的技术痛点直接转化为教学课题,师生的创新方案经论证后可快速导入生产线,形成“需求产生—研究攻关—应用落地”的闭环。
参观转化中心。
除了人才与技术的双重赋能,中心更以全产业链思维重构产业生态:与“口小白”电商平台共建示范基地,打通从研发到销售的数字链路,让“实验室里的创新”快速变现为“市场上的产品”;启动“福睿杯”口腔科普文化作品创新大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可感知的健康理念;定期举办医工融合对话会,让临床医生、工程师、企业家坐在一起“挑刺”“论道”,在跨界交流中孕育行业前沿技术。“这是全国首个高职院校口腔创新转化中心,更是一个‘磁石’——吸引高校科研力、企业创新力、地方政策力在此汇聚。”万呼春的话语中透着期许,“未来的中国牙谷,不应只是口腔装备的‘制造车间’,更要成为引领国产装备升级的‘智造大脑’。当学生能在实训中触摸产业脉搏,当科研成果能在生产线快速转化,中国口腔产业的‘创造时代’才真正到来。”
随着中心的齿轮缓缓转动,中国牙谷在“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布局中迈出的这一步,不仅是一次“校企地”协同的创新实践,更是中国口腔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跃迁的生动注脚。这片孕育着创新基因的“牙谷”,正以产学研融合为画笔,在国产口腔装备自主化的蓝图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媒体记者 黎晖 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