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声声叫着你“家人”,结果人家就指着你这个“家人”赚钱,提供的情绪价值也只是为了一点一点榨干你的钱包。



人家哭天喊地一分钟就能拿几十万的流水,是多少老百姓一辈子赚不到的数,当真相被曝光的时候才明白原来一切都是设计好的。

为何主播PK骗局屡禁不止?平台为何在此刻变成了缩头乌龟?



流量至上,你就是韭菜

在网络直播PK中,网络主播们拼才能、拼人气、拼流量,以此来获得粉丝“打赏”,这里本应是展示才艺与创意的地方,然而有些主播却将直播PK异化成“骗赏”工具。

抖音直播有很多玩法,其中直播PK就是指两个主播进行线上连线,主播对另一个直播间里面的主播发起一轮挑战,通过双方粉丝的打赏上分,分高的算赢,输的一方则接受惩罚。



但有网友就发现有些直播间很不一样,主播许诺PK获胜后会给打赏的粉丝高额返利。

如果主播赢了,就会给贡献值前几名的粉丝送香烟。



乍一听觉得这非常划算,在直播平台上花360元,买了3辆虚拟跑车礼物刷给了主播,可还没等他拿到香烟,主播又回直播间介绍起了新玩法。

可直播结束后,这名主播就以银行卡限额为由拖延打款,最后更是直接拉黑,而这还仅仅是PK骗局的其中一种。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直播PK骗局可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背后常有组织严密的诈骗团伙,他们像个大公司一样,分工明确。

有人管事,有人培训主播怎么说话、怎么表演,还有人负责找目标观众、拉人来看直播。

直播的时候,有人装“成功人士”大方打赏,有人扮“可怜粉丝”求助,还有人冒充“竞争对手”故意挑事,目的就是骗观众花钱。



他们会针对不同的直播内容,提前设计好各种各样的“剧本”,这些剧本包括“有钱人PK直播,帮助辍学女生赚取学费”、“富家女无偿捐款给保洁阿姨”等等。

这些看起来很正能量的故事,其实是为了得到观众们的同情和信任,目的是为后面的诈骗做准备,有的主播会把自己包装成有钱又善良的成功人士。

他们会说直播只是为了回报好心人,但这些都是他们提前想好的骗人方法。



直播间里,主播们常常使用一些技巧,激发观众的同情心和好胜心,以此来吸引打赏。

他们会暗示观众,打赏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甚至承诺可以通过打赏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还有的主播会故意营造紧张的比赛氛围,让观众为了帮助自己支持的主播获胜,而不断花钱打赏,受害人李女士遇到的主播刘某就是如此,他一开始把自己包装成有爱心的老板,在直播间里假装帮助弱势群体,以此来获取观众信任。



之后刘某又和其他主播进行PK,并且表示自己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人们争一口气”,实际上暗示观众,只要给予足够的打赏,就能得到他的特别关照。

这种说话方式很隐晦,也带有很强的诱导性,容易让人在不经意间上当受骗,这样的操作就好像设下一个圈套,让人防不胜防。

为了让骗局看起来更像真的,诈骗团伙会认真布置直播间,他们会假扮成各种角色,比如“老板”、“带货高手”,还安排“帮手”一起演戏,让直播间显得很热闹,让大家以为是真的。



这些“帮手”会和主播连线,假装自己遇到麻烦,像“腿摔断了”、“没钱看病”等等,他们的演技很好,能让人觉得可怜,目的是为了骗取观众的同情。

更离谱的是,他们还会播放提前录好的“支付宝到账一万元”的声音,假装已经成功帮助了别人,让观众相信主播真的在做好事,以此来引诱更多人上当。



调查显示,刘某直播间的所谓“受助者”其实是找来的演员,他们和刘某一起设局行骗。

更令人气愤的是,刘某还会指使这些“演员”或其他主播吵架,人为制造冲突,营造一种剑拔弩张的直播氛围。



大家打赏的钱,最终都进了诈骗团伙的腰包,比如四川见正传媒有限公司的账户,而真心打赏的人却什么也得不到。

更可气的是,直播一结束,主播立马就把打赏的人拉黑,玩的就是“一锤子买卖”,让你想找人都找不到。这种行为真的很让人伤心,也说明这些诈骗团伙就是想骗钱,太贪心了。



多余的善心让你我受害

很多人陷入直播PK骗局,原因不仅仅是骗子们手法高超,更与受害者自身的心理有关。

有些人现实生活里比较孤单,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直播间里的热闹气氛和主播们的关心,让他们感觉找到了情感寄托,这种错觉让他们放松警惕,更容易相信主播的话。

还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会是那个幸运儿,想占小便宜,他们相信主播说的“高回报”,梦想着一夜暴富,这种不现实的想法让他们越陷越深。



很多受害者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想通过给主播打赏来寻求帮助,结果反而赔光了自己的积蓄。

直播间热闹的气氛和主播的鼓动,也容易让一些人产生跟风心理和爱慕虚荣的想法。

他们看到别人都在打赏,就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为了顾全面子,硬着头皮打赏,最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就像李女士的例子,她一开始只是想帮主播加油,后来却在这种从众心理和虚荣心的驱使下,不停地花钱打赏,最后被骗了。



平台应该建立更好的举报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严厉处罚违规主播和MCN公司,例如封号、关闭直播间、追究法律责任等。

针对同一家MCN公司出现多个主播遭遇大量同类型举报和投诉的状况,平台应该追查该公司在管理上的疏忽责任,建立起“举报、处理、追责”的完整流程。这样能更有效地规范MCN公司的行为。



擦亮双眼,守住钱袋子

我们个人得多留个心眼,理性地看直播,别轻易相信网上的自我介绍,记住网络世界谁都可以伪装。

别被主播营造的“成功人士”假象给迷惑了,要保持清醒,别被直播间的“炫富”行为和“高额回报”承诺冲昏头脑。



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以要打赏、转账的行为都得小心,在网上不要随便给钱,特别是面对不认识的主播的请求。

打赏前要冷静想想,别被主播说的好听的话和直播间里的热闹气氛冲昏头脑。

如果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第一时间报警,寻求警察的帮助。



记住保留重要的证据,像是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直播录像等等,这些都能帮助警察更好地调查,尽快抓住骗子。

有了这些证据,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直播PK这种形式本身是没问题的,出问题的是那些坏人,他们用这种方式来骗人。

我们相信,只要平台、法律和我们每个人都一起努力,肯定能让直播环境更健康、更安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