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2025年4月22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正式宣布启动国务院全面重组计划,明确将从裁撤机构、压缩人事到重塑职能结构,彻底“告别冷战时代的外交逻辑”。这项改革不仅是一次制度层面的官僚整顿,更是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外交路线下的一场深刻“政治清算”与战略重构。



根据美方公布的信息,此次国务院改组将分阶段实施,第一步将在美国境内裁员15%,相当于2000余名员工将失去岗位,132个办事机构将被撤销。鲁比奥直言不讳地批评国务院“臃肿、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无法适应当前的全球博弈格局。他提出,要让国务院“迈入21世纪”,这在字面上听似是一场技术升级,实则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意识形态洗牌。

最受冲击的,是与民主、人权、女性事务等传统“软实力输出”挂钩的部门。在新架构中,负责民事安全、民主和人权事务的副国务卿办公室将被重塑为对外援助与人权办公室,其中多个长期代表美国外交价值观输出的机构,已在新架构图中“消失”。全球刑事司法办公室、贩运人口办公室、冲突与稳定行动局、全球妇女问题办公室、全球伙伴关系办公室等都被合并、取消或边缘化。

这些变动并非孤立行为,而是特朗普外交路线的系统体现。在特朗普看来,传统上的“美国价值观外交”,包括人权、民主推广、对外干预、全球妇女议程、LGBT倡导等,早已沦为“浪费预算”“破坏主权”“胁迫盟友”的过时战略工具。在特朗普团队主导的外交新蓝图中,美国要做的,不是“感动世界”,而是“主宰规则”。

能源局的被并入经济与商业事务部同样耐人寻味。表面上看是结构整合,实则反映了特朗普“能源就是经济武器”的政策核心,美国的外交战略将围绕本国能源出口、市场准入和关键技术推广重建,而非传统上的“气候协定”“绿色转型”叙事。对外政策不再是理念驱动,而是利益导向,甚至是直接的商业谈判。



与此同时,美国务院新设机构也释放出另一种信号:未来的对外战略将聚焦“新兴威胁”与“灰色领域”。新成立的专责部门将针对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扩散等议题,意图在未来技术安全领域构建美国标准。可以预见,“数字主权”“算法安全”“跨境科技遏制”将成为美国新时期外交的新战场。这不是一个削弱的国务院,而是一个“硬化”的国务院。

有别于传统的“公共外交”,鲁比奥这次改组几乎完全绕开了文化、教育、妇女权益、少数族群议题,显示特朗普政府有意将这些软议题从国家战略中剥离,甚至加以否定。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通过这些“非传统安全领域”在全球推广其治理理念,输出道德价值。但如今这些被一刀切去,昭示着“全球价值传播者”角色的终结。

海外使馆暂未列入第一阶段调整,但CNN披露的一份国务院内部文件表明,下一轮将可能波及美国驻外30余个使领馆的关闭。换句话说,当前的改革只是一个开始,真正影响国际格局的调整,或将在数月后展开。对比拜登时期推动的“外交复兴”,当前的国务院改组意味着“外交回归现实主义”的彻底胜利。拜登时代强调“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外交,在新政权下被视为“拖累美国的理想主义负担”。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利益边界、技术主权与安全优先的现实路线。

国会方面,改组计划得到共和党阵营的广泛支持,认为这是压缩开支、提高效率的“必要之举”。但民主党人则批评此举“将削弱美国全球影响力”“放弃价值外交工具”,质疑其“以预算为名行清算之实”。

这场重组并非孤立行政措施,而是一场外交范式的系统性重构。美国不再试图成为“灯塔国家”,而是在主动削减其作为全球秩序塑造者的身份象征。过去依靠“人权外交”“民主援助”干预他国内政的路径,如今让位于以“关键技术与能源主权”为抓手的直接博弈。这背后不仅是特朗普对奥巴马、拜登传统外交战略的反动,更是一种“去文明叙事化”的国际战略重构。



对外援助也将被进一步审查和缩减。特朗普已多次表态,美国不应为“不感恩的国家”买单,“援助必须回报可量化利益”。在这种思路下,那些曾长期以“普世价值”为框架的对外援助项目很可能被逐一叫停,取而代之的是“合约型外交”,就是用援助换政策、用支持换资源。

鲁比奥提出“带领国务院迈入21世纪”的表述,其实是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又一轮“国家机构重塑”的代名词。从取消“觉醒文化”相关项目、砍掉DEI计划,到今天解构软实力部门,整个体系的逻辑清晰:回归实用主义,摒弃“政治正确”,只保留可量化、可掌控、可交易的权力工具。

这一切,预示着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大转向:从文明输出者转向规则设计者,从秩序捍卫者转向利益博弈者。这不仅是国务院的一场改组,更是美国外交角色的一次结构性重构。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与美国的外交交往逻辑,也将面临一次彻底的适应与重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