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景圣

台湾政坛向来不乏荒诞戏码,但这次陈水扁被“青鸟军团”围剿,堪称绿营内讧的又一巅峰时刻。只因扁一句“尊重不同意见”,一句“听进少数声音”,这位曾经的权力核心、如今的“病中长老”,立刻被民进党内部网络打手群起围攻,连“保外就医就闭嘴”“你还能演讲就别装病”的毒言都来了。网友感叹:“自己人打自己人,才是最狠的。”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意见分歧,实则暴露出赖清德领导下的民进党已全面走向“内斗型极化结构”,凡不绝对服从,就视为背叛;凡稍有质疑,就立刻被“出征”。陈水扁的例子恰恰说明,哪怕你是前台湾地区领导人,也不能“妄议现任”。在这片充满忠诚筛选机制的绿营生态中,“少数意见”成了罪名,“不同声音”成了敌人。

要知道,陈水扁的演讲内容并不激进,只是表达了对“执政者听取少数意见”的期望。在民主社会,这是天经地义的价值观。但在“赖清德模式”下,却被理解为“背后放冷箭”,被青鸟们贴上“内鬼”标签。更讽刺的是,这群“青鸟”,正是过去扁执政时期打压异己的后浪,如今反手成了割席砍刀,对昔日“总统”痛下狠手,毫不留情。

22日,陈水扁再度于脸书发文,吐出八字:“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短短一句,尽显凄凉。他还回忆自己过去如何被韩国瑜“从后面打”,如今却是被“自家人”暗算,冷嘲热讽、痛批声浪扑面而来。有网友形象评论道:“现在扁是被禽兽从后偷袭——青鸟在上,黑熊在下。”



为什么连陈水扁都保不住?答案是,民进党已经不是当年的民进党了。在蔡英文与赖清德两代权力中轴的整肃下,党内话语体系已经彻底“净化”:只有进步派的极端标准,只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准则,容不得任何曾经掌舵者的“经验回音”。不只是扁,苏贞昌、游锡堃、吕秀莲等人若敢发声,也恐将落得同样下场。民进党的“政治继承机制”已经不是“代际对话”,而是“新权力清洗旧权威”。

而“青鸟”出征的模式,正是这种权力清洗的网络延伸。他们不需要思辨,只需喊杀。他们不在乎资历,只看“是否紧跟领袖步调”。今天的陈水扁尚且如此,明天可能是陈建仁、苏嘉全。青鸟军团代表的,不是年轻活力,而是极端忠诚;不是新政治,而是“数字民兵”。

陈水扁虽然是保外就医,但长期以来不断为民进党护航,甚至多次“超出限制”地在公开场合演讲、发文,力挺绿营政策方向。如今不过稍露不同意见,便被“网暴”,这也让人不得不质疑:民进党政权口口声声的“包容多元”,到底还有几分是真的?在如此气氛下,还能奢谈什么“言论自由”?

其实,民进党深知“陈水扁”三字仍有号召力,尤其在老绿营基本盘中仍有信众。因此他们不会动用“司法打压”,但却默认、甚至纵容“网络清洗”替他们完成工作。一方面保持制度层面的“干净”,另一方面利用“青鸟”替领导人肃清异音。这种“阴阳双轨”的政治手法,才是陈水扁“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真正体会。



在岛内舆论场中,不少网友已敏锐察觉绿营权力结构正步入“封闭循环”:一边加大对反对派的攻击强度(如对蓝白的“倒阁战术”口诛笔伐),一边清洗内部温和声音,以维持“团结一致”的幻象。而这种幻象之下的代价,就是曾经参与建党的老兵、发声的元老,逐一成为“沉默的牺牲品”。

陈水扁事件是一个信号,它不是个例,而是趋势。当一个政党只剩“顺从”和“拥戴”两种语言时,它的衰退已不再是时间问题,而是必然命运。正如网友所言:“自己人打自己人,才是最狠的。”如果连“阿扁”都成了异己,那下一个被“暗箭穿心”的人,又会是谁?

政党更新本应以传承、改进、进步为核心,而非靠“删人封口”。在绿色政权这场“内部肃清剧”愈演愈烈之时,民众需要的不是表面和谐,而是深层检讨:一个连自己人都不能容忍的政权,能容纳谁?

“陈水扁之痛”不是陈水扁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台湾政治正堕入“独言政治”“绝对服从”的警号。民进党若还妄想靠网络暴力压制一切杂音,最终只能走向人民信任的彻底崩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