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里智库(ID:qianlizhiku)



当三月的烟雨渐次散尽,四月的秦岭便迎来属于它的花朝时节。每当秦岭脚下的樱花次第绽放,金徽酒的“樱花节”便如约而至。这场与春酿同频共振的文化盛典,既延续了清明前后开窖酿酒的古老时令,更以绵延千亩的樱花长廊为画卷,逐步演变为白酒行业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自2019年首届举办以来,金徽酒秦岭樱花节已成为中国酒业“酒旅融合”的标志性IP。每年4月,在秦岭南麓的徽县金徽生态酿酒园,樱花盛放与春酿开窖的仪式感交织,形成一场集生态、文化、消费体验于一体的行业盛会。



2025年第七届金徽酒秦岭樱花节于4月11日启幕,吸引数万游客与行业关注。这一活动不仅是一场品牌营销,更是金徽酒对“天人共酿”理念的具象化表达,以及对白酒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实践。

金徽酒秦岭樱花节以“春酿”为纽带,将自然节气、地域生态与消费体验深度融合,形成“生态酿酒+文旅体验+品牌价值”的闭环,为中国酒业提供了“产区价值挖掘”的范本。



春酿天成藏时韵,匠心凝香续古法

金徽酒的春酿传统可追溯至1951年国营酒厂成立之初,酿酒师在长期实践中发现,每年惊蛰到清明这段时间,酒窖里的微生物异常活跃,从而使得酿造出的基酒更加醇厚。这种源自农耕文明“顺天应时”的智慧,在2023年“樱花时节珍稀春酿”典藏活动中得到了现代诠释。

自从金徽提出“天人共酿”的品牌战略,企业将樱花花期与开窖仪式精准对应,通过无人机航拍展现万亩樱林与酿酒车间的空间对话。这种视觉冲击不仅强化了“春酿=生态酿造”的认知,更将秦岭山脉具象化为品牌的地理图腾。

时令限定与工艺创新的结合,不仅强化了产品的稀缺价值,更通过封藏仪式将消费者情感与品牌历史深度绑定,形成长期忠诚度。



秦岭天时承地利,生态馈赠酝佳酿

秦岭,作为中国地理的“天堑”和“天然屏障”,不仅是中国境内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白酒的酿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岭山脉的高海拔、冰川融水、丰富的微气候以及多样的植被种类,共同构成了一个绝佳的酿酒环境。

金徽酒产区位于秦岭南麓徽成盆地,地处长江流域嘉陵江源头,素有“陇上江南”之称。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润的气候与丰富的微生物菌群,为酿酒提供了不可复制的生态基底。秦岭雪水与嘉陵江水源的纯净度,以及森林覆盖率高达75%的植被环境,形成了独特的“黄金六度”,成为金徽酒“天人共酿”的根基。

2024年,徽县荣获“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秦岭南麓白酒之乡”称号,这一殊荣为金徽酒的品牌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不仅提升了金徽酒的产区认知壁垒,也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的认知形象。



这一地理标志性称号的背后,正是金徽酒通过生态资源和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成功打破了传统产区的局限,逐步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其独特的品牌价值。

文化破圈铸IP,樱花为媒引共鸣

金徽酒秦岭樱花节活动涵盖古法开酿仪式如诵酒经、撒糠祈福,汉服游园,投壶射箭等传统游戏,以及抖音、快手多平台线上互动,覆盖全年龄段消费者。2023年活动总曝光超5000万次,现场接待20万人次;2024年进一步融合“醴遇金徽1580”文化晚宴,推动品牌高端化认知,真正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输出”的跃升。



金徽酒秦岭樱花节与汾酒杏花节、古井贡酒桃花节齐名,成为酒旅结合的典范,其独特的“引进来+走出去”模式被业内视为生态价值转化的范本。与大多数仅限于经销商的酒旅活动不同,金徽的樱花节更侧重于C端用户的体验,通过将游客转变为消费者,再进一步转化为品牌的传播者,成功打造了一个可持续的流量生态系统。



生态共生启新篇,产区升维拓格局

金徽酒的生态战略正在重构传统酒业价值链条。从原料种植到酿造、储酒,全程贯彻低碳理念,如利用酿酒余热供能、废水循环利用等。而且樱花节期间同步举办徽县文化旅游节,带动当地农特产品、小吃销售,形成“以酒带旅、以旅促酒”的区域经济模式。

金徽酒秦岭樱花节的成功,印证了“生态即品质,文化即品牌”的行业趋势。在白酒行业竞争从“渠道战”转向“价值战”的今天,金徽酒以樱花节为支点,撬动了生态、文化与商业的共振,不仅为自身开辟了差异化赛道,更为中国酒业提供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注解。

后记

当企业用近十年的时间将一场春酿仪式培育为世界级产区IP,其真正价值在于开创了“生态资产品牌化”的可行路径。从樱花节到“世界美酒特色产区”,金徽证明了中国白酒完全有能力将地理天赋转化为文化势能,让每一滴酒都成为山河故事的载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