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50天就被人入室抢走,甚至名字还没来得及起,孩子你现在在哪里?生活得还好吗?我们一家都好想你啊!”苦寻儿子李归27年的李太雄向维度新闻“维依”栏目求助,讲述了儿子李归丢失的经过以及这些年来他寻子的心路历程。


被抢走的孩子

  1998年1月4日,在广东东莞市石龙镇西湖徐锦村,一伙人冲进李太雄的家中,将他的妻子打晕,将他们出生仅仅50天的孩子抢走。

  “当时我们从湖南郴州来到东莞,刚刚20岁出头,有一双儿女,虽然并不富裕但也算是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李太雄告诉记者,“当时我的母亲奶奶和我的女儿在村里面租住,我为了每天出门方便,在村子的边缘建了一个小屋,出门就是马路,我和妻子儿子住在这里。”当时一家人也不曾想到这成了孩子丢失的一个隐患。

  一个小时左右李太雄的妻子缓缓醒来,马上想办法联系上了李太雄。“当时我们的状态可以说是‘疯’了,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的家。”李太雄说。后来村子里的人带着李太雄去报案,然后召集亲戚朋友一起去寻找,还贴了寻人启事,但没有任何回响。

  事情过去六天后又发生了一件让李太雄心惊的事情。“当时我们同一个镇的一个女孩也丢失了,3天后在一个废弃屋内被发现,已经被害了。我们因为害怕孩子出意外,就减缓了找孩子的进度。”李太雄说。

  但没想到这一“缓”就是二十余年。


李太雄走在当年李归被抢走的村子

  坎坷的寻亲路

  “当时孩子连个名字都没有,更不用说照片,我们一时间都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找,只是为了有一个念想,给孩子取名叫‘李归’,希望能够找到他。”

  2013年,李太雄带着一份“寻子诉求”和妻子前往北京,想着向倪萍等公众人物求助。“当时真的没什么更好的办法,我就只能算着孩子的年龄带着寻人启事去小学找,后来又去中学找,后来想着去北京找一些公众人物寻求帮助。”

  李太雄说,“当时并不知道他们都在哪里录制节目,我和爱人就四处打听,后来跟很多剧场、片场的保安混熟了,经常给他们点小礼物或者红包,求他们帮我盯着,在定下来节目哪天录制,他们提前告诉我,我好提前赶过去。”通过这种方式,李太雄认识了“宝贝回家”的宝燕姐,但是苦于孩子没有照片,很难核对,所以也一直没能有更多线索。

  2023年,李太雄认识了很多帮助寻亲的志愿者以及进入到寻亲圈,在这里他不仅收获了很多找孩子的办法,也发现他们是真心帮助别人寻亲的,“有一种渡人渡己的感觉,真的像一家人一样。”后来在大家的建议下,他才知道可以以二儿子、三儿子的照片为基础进行脸部扫描,进行面部识别,然后去匹配。“这我才悟出来寻找孩子的办法,之前二十几年都是碰运气,都是被动地寻找,现在我可以去主动寻找我的孩子。”

  同时,李太雄也陆陆续续参加了很多次认亲的庆祝会,“在认亲会上,我也问过很多孩子,了解他们的寻亲成功的过程,发现很多孩子是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只是以为自己是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孩子,所以没有主动意愿去找父母,还有一部分也跟我之前的情况一样,不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去找,甚至李归可能也是这种情况。”


李太雄和二儿子

  从收废铁到“钢筋王子”

  在寻找李归的过程中,李太雄也从一个收废铁的毛头小子,成为在全国多地有商业版图的“钢筋王子”。与此同时, 他的二儿子、三儿子和小女儿也相继出生,“其实,在忙于生计和找孩子的过程中,我对家庭尤其是孩子们亏欠了不少。”李太雄说道。

  对于自己一直在做收售废铁、钢材的行业,李太雄其实是“故意为之”,李太雄告诉记者,“我是在做这个行业的初期把孩子丢了,我希望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生计是不容易的,不是随意地把他丢掉的,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我们才住得那么偏僻和简陋,所以我一直憋着一口气,就要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一直做下去,希望李归有一天能够回来,能够理解我的苦心。”

  而几个孩子也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转变,“其实在找李归这件事上,孩子们起初也有意见,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那么拼命工作,难得空闲时间又出去找哥哥,基本没有时间陪伴他们,在家庭中是缺失父亲这样一个角色,对他们没有爱。”李太雄说,“但是他们现在逐渐理解我的想法了,尤其是二儿子上班以后,对生活和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知道父亲是从一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拾荒者,一直做到产业布局全国,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的企业家,是拼了命做出来的,而这背后都是一份‘安全感的缺失’。知道我的心病是因为没钱给李归一个安全的住所才会被人抢走,所以才拼命工作,就想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家、一份保障。”


李太雄参加全国废钢大会

  二十七年时光匆匆,岁月染白了李太雄的鬓角,却从未动摇他寻子的信念。从初出茅庐的青涩青年到商界打拼的 “钢筋王子”,他用半生光阴在商海沉浮,将对儿子的愧疚与思念化作事业奋进的动力。李太雄说,他会一直找下去,他也相信孩子一定能够回家。

  维度新闻也在此呼吁,希望更多人能关注我们《维依》栏目,让每一份善意的目光都成为照亮孩子们回家之路的星光。

  文中部分照片由当事人提供

  维度新闻 贾博 特派记者 李达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