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一场可歌可泣的伟大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苏联三方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终于打败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促成朝鲜半岛停战,迎来和平局面。

战争过程中,中、苏、朝三方不是在所有问题上都高度一致,有时难免存在分歧,个别时候冲突还很激烈。彭德怀和金日成有过冲突,和苏联顾问拉佐瓦耶夫也有过冲突,拉佐瓦耶夫一气之下,甚至还向斯大林告了彭德怀的状,但斯大林的回复让他始料未及。

彭德怀为什么会和拉佐瓦耶夫发生冲突?拉佐瓦耶夫为什么要向斯大林告状?斯大林又为什么坚定支持彭德怀?这要从抗美援朝之初说起。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

抗美援朝,两次战役连战连捷,扭转战局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尤其是中、美、苏三国。

金日成率领的朝鲜人民军,主力是从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整建制转去的三个师,以及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朝鲜族士兵,他们实力强劲,经验丰富,把南韩军队打的溃不成军,几天占领了汉城。

美国最先坐不住,打着联合国的名义,纠集了16个国家联合出兵,武装干预朝鲜战争。

朝鲜人民军虽猛,却不是美军的对手,美军在仁川登陆后,将朝鲜人民军切成两截,发动强势反击,很快就收复失地,把朝鲜人民军赶回了三八线以北。

苏联是朝鲜的坚定支持者,但斯大林不想直接出兵,跟美国开战,只愿意提供武器援助,他给毛泽东拍电报,希望中国派出几个主力师入朝作战,苏联可以提供空中支援和武器装备;金日成也写来亲笔信向毛泽东求援,希望中国看在中朝友好的面子上,派兵支援朝鲜。



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

其实即便斯大林不发话,中国也会出兵援朝,因为美军已经越过三八线,继续向北进攻,打到鸭绿江边,眼看占领整个朝鲜,直接威胁中国国防安全,这是中国的底线。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也要抗美援朝。

不过在研究是否出兵时,高层意见并不一致,大多数领导觉得应当慎重考虑。关键时刻,毛泽东召彭德怀回京,问他的意见,彭德怀二话没说:“我拥护毛主席出兵援朝的英明决策。”

毛泽东大喜过望,接着问:“关于总指挥问题,中央觉得你最合适,你怎么样?”

“主席,我服从中央的决定!”彭德怀的回答干脆利落。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斯大林听到中国出兵的消息,感到十分欣慰,毛泽东抗美援朝的决定化解了他的尴尬处境,让他觉得中国是最可靠的盟友,也促使斯大林形成一种感激心理:既然中国仗义出兵,苏联就应该尽最大可能支持,让他们施展拳脚,不应该过多干预。

可惜的是,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没能理解斯大林的心思,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将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彭德怀产生一系列冲突,最终闹到了斯大林那里。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入朝作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正式入朝作战。

志愿军进入朝鲜后,在彭德怀指挥下,迅速投入战场,彭德怀经分析认为,美军虽然强大,但面对敌人的进攻,不能一味严防死守,必须反客为主,以攻为守,挫败敌人战略企图。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突然向美军发动主动进攻,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歼敌1.5万人,把美军从鸭绿江边一口气赶到了清川江以南。

还没等敌人喘过气来,彭德怀又指挥发动了第二次战役。这一次,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在西线的清川江两岸、东线的长津湖畔布下战场,以败退之姿,将敌军诱至预定地区,出其不意发动进攻。此次战役,志愿军歼敌3.6万人,收复平壤,将敌人赶回“三八线”以南。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作战经过要图

见好就收,苏联顾问强烈反对,冲突升级

总体来说,前两次战役比较顺利,中朝双方协作配合较好,虽然彭德怀和金日成围绕指挥权问题产生过冲突,但彭德怀用战绩堵住了金日成的嘴,只有苏联顾问拉佐瓦耶夫不时找茬挑刺。

拉佐瓦耶夫,苏联联驻朝鲜大使。作为外交官,他本来无权过问朝鲜战事,但金日成为了讨好苏联,聘他当了朝鲜人民军总顾问。这位顾问参加过二战,对自己的军事水平颇为自负,有些瞧不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喜欢对前线战事指手画脚。

彭德怀性格耿直,脾气火爆,最讨厌别人指手画脚,不过他对这位顾问还比较客气,两人一开始倒也相安无事,但到了第三次战役,彭德怀终于无法忍受,和拉佐瓦耶夫产生了激烈冲突。

经过前两次战役,美国尝到了志愿军的厉害,便使出缓兵之计,提出“先停火,后谈判”,实际上是想骗取停战,好稳定阵线,调整兵力再反攻。这一阴谋被毛泽东识破,毛泽东指示彭德怀继续进攻,以战场上的胜利争取谈判桌上的主动。



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中发动进攻

1950年12月31日,彭德怀集结志愿军6个军,人民军3个军团,共30万人,对敌军发动全线进攻。

跨年之夜,风雪交加。当世界各国人民享受着二战之后的和平,欢度新年时,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顶着枪林弹雨,闯雷场,涉寒江,打仗流血,奋勇杀敌,保卫家乡。

在我军迅猛攻势下,三八线被一夜突破,我军不断向纵深推进。替换麦克阿瑟的李奇微是个老狐狸,他下令美军全线撤退,志愿军趁机攻占汉城,朝鲜人民军也收复了仁川。

消息传来,中朝联合指挥部沸腾了,就连一向吹毛求疵的金日成和拉佐瓦耶夫也很满意,大家都期待志愿军再接再厉,继续进攻,一口气把敌人赶到海里去。

一片叫好声中,只有彭德怀保持了冷静头脑,他果断下令:全军停止追击,就地休整!

命令一下,前线部队的指战员都愣了,很多人以为命令传错了,打电话到司令部核实,核实结果是没错,彭总的命令是全军停止追击,就地休整。有些将领听了之后,急得直拍桌子,美国鬼子这么不经打,跑的比国民党部队还快,还不赶紧乘胜追击,早打完仗早回国?甚至有人喊起了口号“从北到南,一推就完,消灭鬼子,回家过年。”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

彭德怀听了这些议论很担心,看来很多人骄傲了,这种“速胜论”要不得,不然早晚吃大亏。为此,彭德怀组织召开中朝联军司令部会议,金日成、拉佐瓦耶夫也都来参加。

会上,拉佐瓦耶夫首先发难,他怒气冲冲地问彭德怀:“你为什么下令停止追击?世上哪有打了胜仗不追击的将军?美军已被打得招架不住,只要继续追击,再过几天,美军必定惨败!”

拉佐瓦耶夫不是不懂军事,他曾在二战末期率苏军进入中国东北,横扫日本关东军。在他看来,此时的美军就如同当初的日本关东军,已是落水狗,就应该趁胜痛打一顿。

拉佐瓦耶夫的反应早在彭德怀意料之中,他冷静地分析了战场形势,对拉佐瓦耶夫说李奇微是个狡猾的老狐狸,这次放弃汉城很可能只是权宜之计,敌人主力未受大的损失,没有真正被打垮,很可能设下了圈套,等着我们钻进去,敌人经过休整和补充,就会卷土重来。

拉佐瓦耶夫不服,反驳道:“我们苏联红军的战斗条令中,根本没有停止进攻的说法。取得胜利后,必须乘胜进军,不断进攻,扩大战果,不能给敌人喘息机会。你的决定是错误的!”

彭德怀站起来,指着地图继续说:“拉佐瓦耶夫先生,我们现在打到三七线附近,很多同志就翘尾巴了,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你们有没有想过,联合国军的海军控制了朝鲜半岛,现在我们三面临海,缺乏海军、空军支援,如果敌人在我们后方和侧面再搞一次仁川登陆,就能从三面包围我们,该有多危险!不管我们下一步怎样选择,都必须先停止追击,补充休整。



中朝军队联合司令部成员合影(右三为彭德怀,左三为金日成)

这时,副司令洪学智插话说:“彭总说得没错。现在天寒地冻,粮食和棉衣供应不上,我们的战士冻死了有多少?这些都是非战斗减员。幸存下来的战士因为长期吃不到蔬菜,很多都得了夜盲症,夜间作战什么都看不见,这样打下去,牺牲只会越来越大。”

彭德怀沉痛地说:“同志们,我在前线亲眼看到过,我们的战士缺吃少穿,很多被冻死、冻伤,付出了多少牺牲,却没有一句怨言。这是什么精神?可生命是宝贵的,他们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珍惜每一个战士的宝贵生命,要适可而止,尽量减少伤亡!

拉佐瓦耶夫仍然不服气,“志愿军的英勇和牺牲我很佩服,但打仗哪有不牺牲的?苏联红军为了打败法西斯,牺牲也很大。不能因为有牺牲,就停下来不打仗,不打仗怎么能胜利呢?”

彭德怀的火气有点起来了,他打了一个比方说,“你们苏联人喜欢吃面包,可一口能把一个大面包整个吞下去吗?不是要一口一口吃下去?你们苏联红军这么厉害,不还是和希特勒打了四五年?朝鲜战争起码要打两三年,幻想速战速决,几个月解决战斗,那是行不通的!

拉佐瓦耶夫被驳得无话可说,只好强词夺理:“即便歼灭不了多少敌人,多占一些地方也是好的,让美国人知道我们的厉害。这样一来,美军为了避免损失,肯定会撤出朝鲜的。”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前线视察工作

彭德怀再也按捺不住怒火,大声道:“既然你认为只要继续进攻,美军就一定会撤退,那我建议你自己指挥朝鲜人民军,我绝不会让我们的部队进攻。如果我错了,就杀我的头!

彭德怀气势一出,拉佐瓦耶夫无言以对,憋了半天,吼出一句话:“你这是右倾!是保守主义!我要发电报向斯大林告发你,要他把你撤职查办!”

彭德怀岂肯示弱,高声回道:“悉听尊便!”

拉佐瓦耶夫气冲冲走了,回到大使馆后,他余怒未消,竟然真的向斯大林发了一封电报,狠狠告了彭德怀的状,说彭德怀不肯继续进攻是坐失良机,还给彭德怀扣上了“右倾保守主义”的帽子,建议斯大林要求毛泽东撤换彭德怀。

彭德怀也不是傻子,他虽然怼了拉佐瓦耶夫一顿,但也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不能因此影响中苏友好关系,于是第一时间将第三次战役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同时也提到了拉佐瓦耶夫的态度,以及两人之间的分歧,指出自己仍然坚持停止进攻,暂时休整。

毛泽东看过报告后,对彭德怀的意见深表赞同,他是真正的战略大师,对朝鲜战场形势洞若观火,当然知道志愿军经过三次战役,损失很大,后勤补给更是大问题,彭德怀的意见是正确的,不能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追求所谓“速胜”,否则一定会吃大亏。



毛泽东和彭德怀在北京中南海

毛泽东给斯大林拍了一封电报,简单陈述了自己的意见,把彭德怀的报告也一并转给斯大林,意思是说:彭德怀和拉佐瓦耶夫的官司都打到咱俩这了,你支持谁,表个态吧!

彭德怀和拉佐瓦耶夫的报告同时摆在斯大林面前,斯大林笑了。

斯大林十分尊重毛泽东,也很欣赏彭德怀,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胜利时,他第一时间给毛泽东发去贺电表示了热烈祝贺,对彭德怀和中国军队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跟拉佐瓦耶夫相比,斯大林的境界高了不是一星半点,他是杰出的统帅和战略家,深知志愿军才是朝鲜战场真正的中流砥柱,没有志愿军出场,苏联就不得不和美国直接对话,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付出了重大牺牲,究竟该支持谁,斯大林心里明白得很。

斯大林叫来米高扬,谈了自己的想法: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中,指挥了那么多漂亮仗,我斯大林都不敢与他争高低。彭德怀按照毛泽东的方针,在朝鲜打得十分出色,这是个天才的军事家。我们亲爱的拉佐瓦耶夫却在彭德怀面前指手划脚,大发雷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这是个没有教养的蠢才,立刻将他调回国,严肃地处分他,才能让毛泽东和彭德怀消除对我们的误会。”

说完,斯大林对米高扬说,“以我的名义给拉佐瓦耶夫和金日成拍电报,让他们不要对彭德怀指手画脚,朝鲜战场都要听彭德怀的指挥。”



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

与此同时,毛泽东也给彭德怀发去电报称“如朝方同志认为不必休整补充就可前进,则亦同意人民军前进击敌,并可由朝鲜政府自己直接指挥。志愿军则担任仁川、汉城及三八线以北之守备。”

毛泽东、斯大林都力挺彭德怀,但拉佐瓦耶夫也有盟友——金日成。

作为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跟拉佐瓦耶夫持一样认为应当继续进攻,把美国人赶出朝鲜,他的心情不难理解,早一天打跑美国人,朝鲜半岛就能早一天统一,省的夜长梦多。

这天,金日成来到中朝联军司令部,问起彭德怀为什么不听拉佐瓦耶夫的意见,乘胜追击。

彭德怀通过拉佐瓦耶夫的嘴,早就知道了金日成的想法,他对金日成的疑问进行了耐心解释,但金日成仍然心有不甘,说道:“我知道志愿军面临很多困难,也不反对休整,只是希望可以边休整边追击,比如派几个军追击,其他几个军休整上一个月再继续追击,这样不行吗?”

彭德怀果断拒绝了,告知金日成这不仅是休整问题,还是战略问题,敌人是想诱敌深入,反歼我军,贸然进攻风险太大,我彭德怀要对人民负责,绝不可能冒这个风险。



彭德怀与金日成在抗美援朝前线

金日成还是不甘心,继续软磨硬泡,希望说动彭德怀派志愿军继续向南进攻,彭德怀叹了一口气,说:“如果你们坚持要进攻,就直接指挥朝鲜人民军进攻吧!我们只负责防御。”

金日成尴尬地笑了:“你怎么开这种玩笑?我们朝鲜人民军牺牲很大,哪有能力继续进攻?”

彭德怀生气了,反问道:“你们有牺牲,我们就没牺牲吗?我们士兵的命也是命!”说完,他把毛泽东发来的电报扔给了金日成,“这是毛主席的电报,你自己看吧!”

金日成一看毛泽东的意见,失望极了,他比彭德怀小了十多岁,知道彭德怀的能力,也知道彭德怀的脾气,彭德怀认准的事情,别说他金日成,就连毛泽东也很难说服,再加上毛泽东也支持彭德怀,金日成见继续进攻无望,语气也就软下来了。

这时,斯大林的电报也到了,电文简洁明了:

“(拉佐瓦耶夫)强行南下的观点是错误的,彭德怀是久经考验的统帅,是当代的军事天才,今后一切听彭德怀的指挥。”

斯大林、毛泽东意见都很明确,金日成彻底无话可说,就像一只霜打的茄子蔫了,而那位拉佐瓦耶夫很快就被撤换,他的一纸黑状没能告倒彭德怀,反把自己告回了国。



1953年7月,彭德怀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后来的实践证明,真理掌握在彭德怀手中。

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志愿军又发动了第四、第五次战役,彻底占据了朝鲜战场上的主动,迫使美国作出让步,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毛泽东和斯大林不愧是杰出的战略家,而彭德怀则以自己杰出的军事指挥水平,成为真正的世界级名帅,赢得了西方世界的一致尊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