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儿,我妈下周要来住一阵子,你得好好孝顺啊。”

那天晚饭刚吃完,刘峰捧着手机往沙发上一摊,笑眯眯地对着老婆苏晴说。

苏晴正擦着餐桌,闻言抬头看他一眼:“来住多久?”

“不一定,可能一个月,也可能两个月……哎呀我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来这边顺便看看病,图个清净。”

苏晴没说话,擦桌布的动作却重了些。

“还有,你这当儿媳妇的,得多上点心。我妈最爱喝花旗参煲鸡汤,爱吃鲈鱼蒸的,还有那个日本带回来的泡脚木桶,她念叨好几年了。”

“你妈不是说节俭惯了,不讲究这些?”苏晴没忍住,回了一句。

“那是她嘴上说说,她心里可细着呢。你得让她感受到你是真心孝顺。”

苏晴忍了忍,点头:“行,你说怎么孝顺我就怎么孝顺。”

刘峰松了口气,拍拍她肩:“就知道你最好。”

婆婆来的那天,苏晴早早请了假,打扫卫生,换床单,去菜市场买了半只走地鸡、两条鲈鱼,还有一包上好的花旗参。

“哎哟,这是什么汤,这么香?”婆婆刚进门,就闻到了厨房香气。

“妈,我炖的花旗参鸡汤,您尝尝合不合口味。”苏晴笑着迎上来,手里还捧着一杯温热的红枣枸杞水。

婆婆笑得眼睛都眯起来:“这儿媳妇真不赖。”

刘峰得意地挑挑眉:“我就说吧,苏晴孝顺着呢。”

苏晴笑着没说话,心里却咯噔一下——第一天,花掉了近一千块,才刚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婆婆天天变着法地“点单”。

“昨天那鲈鱼不错,就是刺太多了,今天换清蒸桂花鱼吧。”

“咱小区不是有个会所吗?听说那边足浴不错,我这腿酸得不行……”

“我听说膏方调理不错,去医院问问中医给我开两副?”

苏晴咬咬牙,掏钱、安排、陪着跑医院、买鱼、买汤料。

刘峰看似“孝子”,但公司一忙就早出晚归:“老婆,妈的事你看着安排,我信你。”

婆婆也满意,每天在电话那头跟老姐妹夸:“这次来小儿子家,哎呀,吃得喝得住得比酒店还好,儿媳妇手脚麻利,嘴也甜。”



只有苏晴,天天翻着银行卡账单,开始焦虑。

一个月不到,花出去的支出已接近两个月的工资。

那天下班,苏晴坐在客厅里,脸色不好看。

刘峰换鞋进门,一边脱外套一边说:“我妈说那个泡脚木桶旧了,咱给换一个呗。”

苏晴终于忍不住了:“你是不是疯了?上回买那木桶就一千三,现在又要换?你以为我们家是印钞机?”

刘峰一愣:“这怎么了?你不是说会孝顺吗?”

“孝顺不是这样败家的!你知不知道这两个月我花了多少钱?”

“你不是工资也不低嘛,不就几千块?”

“几千块?”苏晴冲他吼起来,“你看账单没?我都快贴信用卡了,月初你说‘好好孝顺’,我真照做了,现在你倒说得轻巧!”

婆婆从房间里出来,听到两人争吵,皱起了眉头:“我怎么了?我吃你穿你用你什么了?这不是你们自愿的吗?”

苏晴扭头看着婆婆:“妈,我做的一切都是看在刘峰的面子上,但您天天点名道姓让我买这买那,我不说不代表我不委屈!”

“你……你这是给我脸色看?”婆婆气得直哆嗦,“我是来享福还是来受气的?”

刘峰连忙过去劝:“妈别生气,她就是嘴快了点……”

“你老婆这是嘴快?她是心里不愿意!”婆婆拍着大腿,“早知道我不来!我回老家去,省得碍你们的眼!”

苏晴眼眶红了:“妈,我没请您来,是你儿子求我孝顺的,我真做到了,你们还不满意,那我认了!”

刘峰愣住了,第一次感觉这场“孝顺安排”似乎失控了。

第二天一早,婆婆拉着行李箱出门回了老家,苏晴没挽留,刘峰送她去了车站。

一路上婆婆一句话也没说,刘峰开口哄她:“妈,别往心里去,苏晴就是脾气急。”

婆婆幽幽地说了一句:“你这媳妇是孝顺,但不是真心的,都是你逼的吧?”

刘峰沉默。

回到家,苏晴已经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两人对坐吃晚饭,谁也没说话。

直到吃完,苏晴放下筷子,轻声说:“我知道你想让妈高兴,我也真心尽力了。但孝顺,不是一个人演戏,俩人花钱。”

刘峰低着头,良久才说:“我以为你嘴硬心软,没想到你心也苦。”

“是啊,嘴硬不代表不伤心。”

从那天起,刘峰变了。

后来婆婆再来,他安排好了住酒店,请假陪她去医院,买礼品、订饭店,样样不假手于人。

有一次婆婆又夸儿媳妇“孝顺”,刘峰笑了笑说:“我媳妇啊,心软但嘴硬,她不说不代表不付出。”

苏晴在厨房听着,抿嘴一笑。

孝顺是相互的,不该成为任何一个人的“任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