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青岛理工大学图书馆与青岛西海岸图书馆、西海岸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校地图书馆共建共读暨2025阅读文化节活动启动。活动以深化校地文化合作、探索AI技术与人文阅读融合为主题,共绘“书香理工”的全民阅读新图景。


活动中,校地双方共同签署《校地图书馆合作共建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原则,推动馆际互借、数字资源共享、馆员培训联动及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共促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文化服务深度融合。

西海岸图书馆馆长牛占波从校地共建共读对“书香青岛”品牌建设、全民阅读建设的重要性出发,阐释共建共读活动在推进校地合作构建全民阅读新生态,促进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青岛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乐国林代表学校向青岛西海岸图书馆转赠王国法院士《太阳石》科普丛书。他表示,青岛理工大学图书馆秉承“开门办馆,包容协同,合作共赢”的理念,促进大学图书馆融入城市、链接社会,链接市民,希望与城市图书馆资源互通、共建共享。


活动现场同步开启“悦读西海岸”活动,西海岸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于法霖以《丝路琅琊——海上丝绸之路与西海岸》为题,通过近百幅考古图绘与实景照片,系统阐述从先民时代到明清时期西海岸的历史文化与历史遗迹。在“校地共读一本书”圆桌读书分享会中,四位市民代表与学生代表围绕《真红利:一本书讲透AI时代的风口》展开深度对话。“智启新程——文化游园会”活动中,图书扭蛋机、诗词投壶、知识竞答等互动项目吸引众多参与者体验阅读与文化的多元魅力。

本次活动是青岛理工大学图书馆构建“跨界场景链接+场馆资源重组+合作基地共建”开放式育人的一次重要活动,近年来,该校图书馆聚焦场馆文化属性和育人功能,不断突破传统的学科边界和教育场景限制,多维打造场馆育人新模式。


近两年来,该馆聚焦文化环境塑造,建设完成书库和总服务台的特色导引系统,布设“建党100周年农民画展”“大国工匠”系列人物展等展览,切实提升图书馆学习空间功能性;聚焦特色场馆建设,联合省市区多层级文化组织机构举办十余场活动,打造“思政研学馆+红色文化长廊”场景,接入思政数据库平台,创设“匠心中轴·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浸式研习坊”互动场景,提高场馆精神传承的活化载体;聚焦协同合作探索,与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馆、青岛市手工艺协会共建非遗合作教育实践基地,并通过“非遗赋能,美育浸润——非遗传承推动高校美育实践”活动、“青岛地方红色记忆宣讲与非遗传承”等活动,推动馆院、校地等多主体联动,强化文化品牌创建辐射力;聚焦文化品牌打造,着力打造“书香思政”阅读品牌,开设“新质生产力”专题阅读,举办“引进来+走出去”文化活动四十余场,创建“青小图”同辈互助服务品牌,启动“非遗文化传承进社区”“志愿服务进机构”等主题活动,着力打造“高校-文化机构-社区”场馆协同育人新范式。

青岛理工大学图书馆将坚守立德树人使命,锚定“服务同辈、服务教学、服务学科、服务地方”目标,打造“书香精神育人”“书香思政育人”“书香场景育人”“书香服务育人”四条育人链,以服务同辈为基,以赋能教学为要,以支撑学科为核,以融入地方为能擘画未来,为校地融合发展注入人文内核,为“书香中国”建设贡献理工智慧与力量。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李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