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2 日,教育部公布 2024 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及审批名单,广东高校迎来专业建设新动态。全省 44 所高校新增 109 个备案本科专业,4 所高校获批 4 个审批本科专业,总计 113 个新专业将纳入 2025 年招生计划,聚焦国家战略与区域产业需求,展现学科布局新趋势。



工科专业占比显著提升,人工智能成高频选择

本次新增备案专业中,工学门类占据主导地位,52 个工科专业占比约 48%,较往年 36% 的比例显著提升,凸显广东 "制造业当家" 的人才需求导向。"智能" 成为关键词,多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领域布局。例如,广州航海学院一口气新增人工智能、智能海洋装备等 5 个工科专业;东莞理工学院新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 6 个专业,精准对接东莞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专业热度高涨,南方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 8 所高校新增该专业,其中不乏以文科见长的院校,体现学科交叉融合趋势。华南农业大学则瞄准国家战略,新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和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强化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紧扣区域特色,服务产业发展

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充分彰显地域特色。惠州学院设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呼应广东省将新型储能产业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规划,助力珠江口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建设;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瞄准肇庆新能源汽车千亿级集群,新增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聚焦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嘉应学院依托 "足球之乡" 梅州的底蕴,新增足球本科专业,成为省内第二所开设该专业的高校。



审批专业聚焦前沿领域,全国首创亮点突出

在审批专业方面,华南理工大学新增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为全国首批建设点,年度计划招生 50 人,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需求。广东财经大学则成为全国唯一新增人才发展与管理专业的高校,响应广东 "百万英才汇南粤" 行动计划,探索人才资源优化配置路径。东莞理工学院与广东工业大学同时获批工业软件专业,针对制造业 "卡脖子" 问题培养创新人才,巩固广东工业软件产业发展优势。

此次专业调整既体现广东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也展现了对接区域产业升级的主动性。随着新专业的落地,广东高等教育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适配性人才,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