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马璐璐
4月22日,菏泽市召开2025年“菏”你一起 一月一主题安全宣传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翠凤就菏泽市在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科普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做介绍。
据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呈现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据统计,近5年来,菏泽市先后受温比亚、杜苏芮等7次台风或减弱后低压环流影响,多次受暴雨暴雪、强对流天气影响。为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及服务,全市气象部门上下联动,多方面施策,全力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加快提升精密监测能力。近三年,对19个国家级无人值守站进行智能化升级建设,对132个省级区域站进行全面升级改造。2024年,新建成风廓线雷达、高精度温室气体、基准辐射、物候水分站,加密建成9套智能观测站。今年,已启动建设菏泽X波段天气雷达站,补充我市天气雷达探测盲区;将在全市补充建设部分智能观测站、水汽站以及能见度仪等。同时,共享共用国家“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全国雷达观测资料,基本构成“天地一体、多源数据”的灾害性天气监测站网。
加快提升精准预报能力。持续开展专项行动,推动新时代预报员队伍建设,1名预报员获全国气象部门“百优”预报员称号。加强降水、大风和强对流等天气过程的会商研判以及数值预报和集合优选模式的订正,强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和SWAN3.0等平台应用,推进人工智能、雷达反演等算法研究,全年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平均提前量97.4分钟。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县两级预警发布体系,全面开展“递进式”服务,努力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今年以来,已发布《重要天气预报》4期、季度气候评价和气候趋势预测产品8期、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3期;同时,与农业、水文部门联合会商,联合制作发布干旱监测快报及干热风、病虫害等气象服务产品。
加快提升精细服务能力。推广“菏泽微天气”新媒体气象服务品牌,实现“线上+线下”8类媒体传播矩阵全接入。深化部门合作,以需求为导向开展针对性服务产品研发,积极开展场景式气象服务,与多家企业搭建气象信息新媒体服务平台。获省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2个。积极融入政府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推动出台《菏泽市强对流天气应急预案》。联合八部门探索开展监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努力增强气象灾害防御合力。
加快提升气象科普能力。联合市科协发挥菏泽科普馆作用,充实部分具有现代科技气息和时代特色、行业特点的展教品,开展好展品交换使用。开展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讲座、夏令营、科技兴趣小组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气象基础科学知识、应对气候变化和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的教育。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助力当地防灾减灾、乡村产业发展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