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多,日头爬上瓦檐。四川南充嘉陵区之江小学,六年级学生唐海玲弯下腰,手滑过书架,抽出一本《论语》,课间得空,她捧着书读得津津有味。教室里,讲台旁,阅读角虽不大,100多本书却摆得整齐。

之江小学的前身是所山区小学,坐落在半山腰。那时,山高路陡,校舍老旧,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有些天还未亮就要出门。2004年,学校在浙江省对口帮扶下实施迁建,这才搬下了山。

如今,学校虽然下了山,但地处偏远城郊,离市里的图书馆足有20多公里,这却挡不住孩子们对阅读的热爱。唐海玲今年12岁,年纪不大,与书结缘已有9年。“我从小就爱看书,幼儿园时,妈妈给我念故事绘本;上学后,我就对照着字典自己看。”对唐海玲来说,读书是件快乐的事,翻开书本,可以体验书中主人公的酸甜苦辣,还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时常下了课、放了学,唐海玲还会在教室多待一会儿,沉浸在阅读之中。

“孩子们喜欢书,我们就找了间空教室建图书馆。不同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不一样,每间教室还设了阅读角,书大多由爱心人士捐赠。”之江小学副校长陈秋宇指着《论语》说,这本书就来自去年的“点亮阅读微心愿”活动,是孩子自己选的。

“点亮阅读微心愿”是由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四川省委宣传部指导,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一项社会公益活动,征集孩子们的“阅读微心愿”——他们想要读的一本书,再由社会爱心人士认领,帮助他们实现阅读愿望为他们打开一扇窗。2021年以来,活动走进四川省153个区(县)、913个乡镇依托农家书屋和中小学校征集实现了29157个乡村孩子的阅读心愿。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4月,四川省西昌市樟木箐镇木耳山村木耳小学的孩子们,曾经写下了一份“心愿书单”,通过人民日报文化版“乡村伴读计划”融媒体报道的对接,在“点亮阅读微心愿”活动支持下收到了100本爱心图书。今年,“点亮阅读微心愿”活动还将持续开展并逐步扩大范围。

一本书就是一盏灯,多送一本好书,便能多为一个孩子点亮一方小天地。翻看之江小学孩子们的心愿书单从《史记》《唐诗三百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书籍,到《大宇宙,小奥秘》《了解地球》等科普读物,再到《学雷锋》《回延安》等革命传统读物,品类众多100多本书的到来,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我把选的书看完后,又放回图书角,这样大家就能共享了!”一旁,四年级学生乔梓瑜笑着说,她和小伙伴已经约好,把《艾青诗选》换着看。

在陈秋宇看来,山区孩子的童年是一张纯白画布,阅读则是一支神奇的画笔。一本书,或许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充盈他们的内心世界,绘出缤纷色彩、大千世界。

暮色漫过山脊,之江小学里,许多班级的图书角还亮着灯。那些坐在长凳上读书的小身影,像一串未成熟的野果,正在纸页间悄悄积蓄糖分、向上生长。

(原载4月22日《人民日报》)

来源 | 南充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