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无数英模以生命为炬,照亮科技强国的星辰大海。罗阳,这位用热血铸就“飞鲨”利剑的航空赤子,不仅以歼-15舰载机的壮丽腾飞改写了中国航母史,更以其留下的“罗阳精神”树起一座跨越时代的精神丰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艺术为媒、以思政为魂,将英模事迹淬炼为育人火种,通过音乐剧《罗阳》的创新实践,让信仰的力量穿透舞台,让报国的情怀激荡人心。当科学与艺术交响、历史与未来对话,“罗阳精神”正化作万千学子奔赴空天的引擎,续写着“国之重器,以命铸之”的时代新篇。

音乐剧《罗阳》涵盖主演7人及演职人员100余位,全长100分钟,分为上下半场,生动讲述了罗阳同志从大学到工作岗位,秉持报国情怀、持续攻坚克难的辉煌一生。

航空工程师罗阳自幼怀揣航空报国理想,1978年,他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所在班级是1978级五系高空设备专业8551班。罗阳和同学们在导师陈老师的引领下,立誓振兴祖国航空事业。毕业之际,陈老师提出“三个准备好了”的嘱托,期盼同学们承担更大的历史责任。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罗阳坚守初心重返母校深造,妻子默默支持他的梦想。2002年,罗阳调至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此时,正赶上我国国防武器装备急需升级换代的时代,罗阳和他的团队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为中国研制第一代航空母舰舰载机。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罗阳和他的团队就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2012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降落航母辽宁舰,一举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关键技术,完美上演了“刀尖上的舞蹈”。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地向海洋的历史性跨越。2012年11月25日,罗阳因过度劳累不幸辞世,年仅51岁。

从大学排球赛受“女排精神”激励、年夜聚会唱《恰同学少年》,至改革开放浪潮中独唱《准备好了吗》,再到临终日记独白,剧作叙事脉络贯穿罗阳毕生坚守——以“北京一号”为忘年之交,将航空报国视为血肉相连的信仰。落幕时,汽笛致哀、众人齐立,寓意志不息人已逝,英模之名永存。

本剧通过《把青春留在这里》《等待》《大干现场》《起飞》等经典片段,全面呈现了罗阳的成长成才以及为国家奉献的历程,并展示了以其女罗靓为代表的广大青年延续、发扬“罗阳精神”的决心。


剧中《大干现场》场景


剧中《起飞》场景

演职人员设置:

罗阳——男,我校校友。后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

老陈——男,我校校友。罗阳的同班同学。后来在工作中成为罗阳的搭档。

罗阳妻子——女,职业是医生。

靓靓——女,罗阳的女儿。我校校友,现成为罗阳的同行。

陈老师——女,罗阳在大学期间的老师。

张晨——男,罗阳在601所的同事。后下海经商。

小沈——男,沈飞集团试飞站员工。

群众及环境人物若干。

合唱队及舞蹈演员若干。

其他舞台组成员若干。

作者:赵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