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天津段

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更好保护、传承和利用

大运河文化遗产

推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天津将高水平推动

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

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与海河传媒中心合作推出《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向群众汇报——2025区长访谈”。4月23日,静海区区长曲海富和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走进节目现场,介绍了静海区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项目最新进展。


▲静海区区长曲海富做客《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向群众汇报——2025区长访谈”

大运河天津段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见证漕粮河海联运历史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为更好保护、传承和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推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乡村振兴,高水平推动天津市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

步道建设以大运河流经的静海区、西青区、南开区、红桥区、河北区、北辰区、武清区为重点,通过规范建设要求,优化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完善配套设施,推动大运河天津段北起武清区木厂闸,南至静海区九宣闸“主线”步道建设基本实现全线贯通,形成连接各类遗产资源“多线”步道网络体系,将天津市大运河国家步道打造成促进全民健身的新载体、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新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国家步道体系建设的新实践。


  • 因地制宜,保护优先


统筹保护和利用,推进大运河国家步道有机嵌入绿色生态环境,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不突破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防洪和河道管理、准入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政策制度,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提前规避地质灾害风险,必要时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考古调查勘探、遗产影响评估。


  • 以找代建,改造优先


坚持以找代建,加强与城市林荫道、自行车专用道、各级绿道、旅游步道、堤顶路、县乡公路、机耕道等现有道路设施的复合利用,避免大规模建设,切实维护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文物资源、遗产遗迹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注重连接各类遗产资源的“多线”步道体系建设,串联沿线文化脉络,全方位展示大运河的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


  • 创新融合,利用优先


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加强大运河国家步道的日常维护和开发利用。创新体育融合,利用大运河国家步道举办群众性、公益性健身赛事,布局户外运动休闲营地。创新文旅融合,利用大运河国家步道开展户外体验、步道研学、非遗展示等特色活动,挖掘运河文化传承旅游价值。创新农业融合,利用大运河国家步道开发周边休闲农业、旅居生活体验项目,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 静海区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项目


静海区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项目,南起津冀交界处,北至十一堡节制闸,总长度47.9公里,其中,西岸全线贯通。

建设步道/骑行道,宽度约2米,并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管理服务设施、标志解说系统、安全保障设施、市政环卫设施、生态景观绿化等。

步道连接资源点位包含春光农场、独流古镇、陈官屯运河博物馆、唐官屯九宣闸、环团泊湖文旅体融合区、林海示范区等。

开工时间2025年,竣工时间2027年。

2025年开展运河步道建设,依托蓄滞洪区工程南运河左堤建设,在堤顶路上建设5公里大运河步道,逐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分级分类逐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管理服务设施(驿站、停车设施)、标识解说系统、安全保障设施、市政环卫设施、生态景观绿化等。

彩蛋时间

今天(4月23日),大家可以在“天津广播”公众号对话框中发送口令“静海区春日礼物+姓名+电话”

我们将随机抽取100名发送口令的幸运听众和网友,免费送上光合谷风筝节的亲子套票(1大1小)

中奖名单将于近日在“天津广播”微信公众号公布,请您保持关注,敬请期待。


有意见建议 请您畅所欲言

请点击下方“写留言”

留下您的问题和建议

请注意广播君的留言提醒

并及时回复你的姓名+电话


播出时间

3月31日-4月30日

8:00-9:00

直播平台

广播直播平台

天津新闻广播

(FM97.2 AM909)

网络视频直播平台

津云客户端、

“津云”抖音号、

“天津广播”微信视频号、抖音号

中国网、国际在线、央广网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平台

腾讯、网易、搜狐、

知乎、抖音等

主要商业网站平台

征集热线

022-23601111

节目安排



策划 | 崔昕昕 万福念

记者 | 万福念 宋震 杨凯程 韩振

编辑 | 韩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