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文主义思想,是世界思想界的一股清流。
有人说,它好像是一束光,穿透了中世纪欧洲大地的黑暗,把更多的光明带给了万千群众。
更关键的是,这份光明并不仅仅肉眼可见,还映照着内心。
每一个受到人文主义思想鼓舞的人,都能从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精神和动力,这难能可贵。
这一种思想,是诞生于黑暗和腐朽大地的花束。
它倡导整个社会关注人本身的成长,关注人性的复杂性,重视每一个成员的正常需求。
在真正的人文主义面前,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受到尊重。
人文主义的诞生,给整个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到底从何处起源?它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到底又是好是坏?
突破黑暗,创新观念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被人们称为“黑暗时代”,这一时期的黑暗,几乎全因为宗教而起。
基督教是西方社会大力推崇的宗教,当时整个社会并不像如今的中国这样信奉宗教自由,它没有给予每一个社会成员信教和不信教的权利,也没有给予大家自由选择宗教的权利。
所有社会成员,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就必须成为基督教的信徒,不信奉基督教的人,一定会被上帝所抛弃。
更通俗一点来说,这个人会被整个国家所抛弃。
每一个国家的君主,都不是国家权力体系内部的至高无上的那个人。教皇的权力,完全凌驾于国王之上。
对于国王来说,能够跪在地上亲吻教皇的靴子,这就已经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了。
通过宗教,教皇几乎实现了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掌控,进而实现对大家行为的全面掌控。
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每一个人都必须遵从社会规则,老老实实地遵守教义,尊敬教皇,尊敬所有能够与上帝直接对话的宗教人物。
每一个星期,他们都需要来到教堂做礼拜。
他们认为,每一个人生来就带着原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洗清自己身上的罪孽,以求得到上帝的原谅,灵魂能够进入天堂。
对于他们来说,进入天堂是这一生的终极目标。上帝的接纳和认可,是他们不懈追求。
从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潜意识中,我们能看到宗教精神对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在宗教的掌控之下,所有社会成员被区分为三六九等,严格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地位分化,让底层群众完全丧失了尊严和人身自由。
他们就像附属于贵族阶级的奴隶,用一生的时间来赎罪。
当然赎罪只是美其名曰,实际上,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贵族阶层而服务。
宗教对人的压迫和束缚,在种种社会层面都可见一斑。
当时的社会,是最黑暗的状态,而光明,往往脱胎于黑暗。在黑暗之中,一股代表着希望的力量,正在逐渐壮大。
这股力量,就是人文主义思想。
没错,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人文主义思想,它的诞生和发展,其实并不容易。
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一点倡导,就是让人们的关注点发生转移。
从前,每一个人都在关注西方世界当中的神,关注“耶稣和他的十字架”,关注上帝,关注人间与天堂的连接。
为了这虚无缥缈的神灵,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做无谓的挣扎。
所有人在这世界上踽踽独行,为的不是实现个人价值,而是洗清自己身上的原罪,这多么荒唐,又多么可笑。
现在,人文主义告诉大家,与其纠结于神灵和上苍,不如把目光真正投注在自己的身上,关注人本身,关注人的发展和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人人生而有罪,这一论断本身就十分荒谬。
新生命的诞生,曾经给每一个家庭带去过幸福和喜悦。如此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和有罪扯上关系。
人文主义宣扬真相,告诉所有人,宗教体系所强调的原罪论,只是他们用来控制社会民众的手段罢了。
每一个人都不应该为了上帝而活,不应该为了别人的评价而活。
大家应该为自己而活,应该重视自己与生俱来的权益,重视自我诉求,并不断肯定诉求的合理性。
宗教犹如束缚于欧洲民众思想和身体之上的枷锁,而西方人文主义就像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这些枷锁,彻底解放了人们。
另外人文主义还在强调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人人生而平等,每一个人都是应当受到保护的社会成员,生存权和发展权,也应当得到重视。
在过去的宗教思想体系之下,每一位社会成员之间有着严格的阶级和地位划分。
贵族似乎生来优越,他们的生命总是比穷人的生命来得更加重要。
可实际上,生命与生命之间,又何来贵重与轻贱之分呢?有幸诞生于这世间的每一条生命,都一样贵重,一样值得被珍视。
过去的奴隶,总是被视为贵族的附属品。
他们丧失了完全的自由和尊严,他们就像是一件件待价而沽的商品,任由贵族阶层挑来挑去。从出生那天起,他们的命运和结局就都是未知数。
人文主义思想却说,人与人之间没有贵族和奴隶之分,贵族是人,奴隶也是人,大家从本质上来说是完全相同的群体。
高高在上的官员,他们所享有的一切权利,都是社会关系赋予他们的优越感,他们没有资格凭借着这层外在关系,对下层官员和平民百姓颐指气使。
住在豪华宫殿里的王宫贵族,住在教堂当中的宗教人士,住在普通房屋当中的普通民众,甚至是那些居无定所的流浪汉,大家都同等,受到国家的保护。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随意轻贱其他人的生命,这就是平等的真谛。
传统且保守的社会等级观念,因为人文主义思想而受到了剧烈地冲击。
不少民众的思想得到解放,他们逐渐意识到,原来我也可以成为自我人生的主宰者,甚至能够成为在社会事务中发出声音的人。
这是一次跨越性的进步,这份进步足以被载入史册。
文艺复兴,推动浪潮
在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过程中,文艺复兴绝对算得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存在,它是人文主义的开端,也是其经典代表。
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社会中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
比如彼特拉克、但丁和薄伽丘,他们三个人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三颗巨星。
他们在文化艺术领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彼特拉克是意大利人,早年前曾经在教会工作过。
正是因为有着在教会工作的特殊经历,他才真切认清了宗教丑陋的面目,也发自内心想要推动全社会思想的解放。
他创作的《歌集》,以讽刺性的笔调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黑暗面,让人们看到了现实政治的种种腐朽之处。
在揭露黑暗的同时,他又不忘记呼唤光明。
人文主义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强调人人平等的原则,也是他一贯的追求。
但丁同样是一位意大利文学家,他所创作的《神曲》,将他推上了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思想发展领域的巅峰。
他和每一位社会成员一样,都是生长于正常环境之中的普通人。但是他笔下描绘的地狱,却犹如他亲见,那么可怕,那么令人毛骨悚然。
然而地狱当中的种种现实,又与人间的某些社会现象不谋而合,到底何处是地狱,何处又是人间?他发出了这样振聋发聩的拷问。
联系14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再去仔细思索《神曲》的精神内涵,我们会发现,但丁拥有一双透彻明亮的双眼。
种种黑暗的社会现象,在他的笔下无所遁形。
他同样也在呼唤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他想让人们知道,只有关注自己,关注内在价值,这才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事情。
另一位文学家薄伽丘的《十日谈》,更是辛辣而讽刺。
《十日谈》由一个个宗教小故事组成,看起来有些幽默诙谐,但却让人细思极恐。
在教会当中,一切看似正常的事情,都会被扭曲成特殊的解释。
人们在正常表达自身诉求时,会受到来自教会之人高高在上的规训。
他们想要压抑人类的一切正常欲望,想要整个正常的世界围绕着宗教和神权运转。
身在其中,许多人没有意识到任何不对劲。但若是以旁观者的眼光来阅读文学作品,人们便会恍然大悟,原来我曾经受过如此之多的不合理的压迫。
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文学家和思想家们的目的便达到了,这是思想解放的第一步,但绝不仅仅是唯一一步。
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除了以上三位巨星之外,还有许多,比如康德、莎士比亚和蒙田等人。他们共同推动着这一新思潮的发展,共同影响着欧洲乃至整个世界。
推动进步,促进改革
人文主义诞生于欧洲,它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到底是好是坏呢?
这个问题,有一个毋庸置疑的答案,人文主义作为时代发展的思想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人文主义并没有太大的生存空间。
当这一思想诞生之后,它便席卷社会,也引发了人们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思考。
既然社会现实与思想发展产生了矛盾,那么何不改变社会现实,使之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要知道,人文主义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诉求,在他们的推动之下,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在欧洲纷纷拉开序幕。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是整个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这之后,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相继树立了资产阶级的大旗。
北美洲的美国,东欧的沙俄,亚洲的日本,纷纷受到影响,整个世界都在改变。
结语:
人文主义思想诞生之初,可谓是历经了重重艰难险阻。
传统势力的围堵,社会现实的压力,都让人文思想者们的行动举步维艰。
但好在一切付出皆有回报,新兴的思潮席卷了整个欧洲大地,并持续影响着世界。
参考资料:
《十日谈》
《人文主义思想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