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的席先生,最近应该是相当的烦心和有怨念了。

明明可以凭借的优秀成绩,读书学习,完成学业,谋得一份正式的工作,吃上一份皇粮的,如今却三十年如一日的干着临时的工作。



今年54岁的席先生,已然到了临近退休的年纪,职业生涯显然是已很难再有所改变。自1990年高考后,以为自己落榜,他就干起了一名辅警,一干就是35年,可见为人也是相当的踏实了。

直到2022年7月的一天,席先生获知一个消息,让他年过半百的平稳生活翻起了惊涛飓浪,心情想必也是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平复。



当地卫健委告知:他1990年的高考录取通知书被别人冒领,顶替他上了中专。

原来他当年并没有落榜,一个叫李某刚的同届考生通过其父亲和舅舅(当年就读学校的负责人)的运作,截留了他的录取通知书,将李某刚改名“李席南”,然后伪造学籍档案,顶替他上了卫校,后来李某刚还成了医院副院长(冒名顶替事发后已被开除)。

席先生不禁感叹:如果当年没有被人顶替,至少我现在也可能是一名医生。



这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九十年代中专学历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读书改变命运,自古皆然。年轻人风华正茂,总归还是要多读点书,不要被“读书无用论”所误导。

然而,2022年事发至今,将近三年了,事情似乎陷入了不了了之的境地。自己主动报警未被受理,冒名顶替者也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是席先生的诉求),于是席先生走上了维权之路,通过媒体曝光了此事,希望冒名顶替者和协助造假者被追究刑事责任。



当地官方获悉此事,也是高度重视,随即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展开调查。初步核查情况基本属实,将根据进一步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依纪做好后续处理工作。

冒名顶替者和协助造假者都摊上事了。人在做天在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是必然的。为人处世奔前程,行的正坐得端,才是人间正道。



追究刑责这个诉求怕也是难以实现的,根据律师的说法:按照法不溯及过往的原则,此事发生在1990年,已经过了追诉期限,难以再进行追究刑责。但可以发起民事诉讼,让冒名顶替者进行经济赔偿。



以往这样的案例并不是没有。

1996年,聊城考生王某某被人冒名顶替读农校,后事情大白,涉案人员受到了纪律处分,被害人也获得精神损失赔偿。

2003年,周口考生王某某被人冒名顶替入读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后来真相浮出,王某某也获得了8万元的精神补偿。

1995年,安徽考生朱某某也是被人冒名顶替,失去了就读中专的机会,事发后也申请了民事赔偿。

由此看来,申请民事赔偿是正当合理可行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了自己的前途,通过不正当操作,损害他人利益,这显得太不厚道了,有违法纪且失德。幸福还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合法合规奋斗得来,来得长久踏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