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提升生育服务水平,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央广网记者:
开展生育友好和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是保障生育政策落地的重要举措。请问山东对于这项工作是如何整体规划的?
张延安:今年,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制定印发《加快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工作措施》和《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工作措施》,通过强化部门协作、明确实施路径,分阶段稳步推进“两个友好”医院建设。
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方面:一是推进机制理念友好。将友好理念融入医疗、保健与管理各环节,合理配备医护人员保障母婴安全,组建危重症急救专家组,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及转诊通道,确保紧急情况妥善处理。二是推进空间环境友好。优化产科诊室布局,集中门诊、检查等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改善住院条件,以单人间、双人间为主,设置家化产房。三是推进诊疗流程友好。实施孕期至产后全程专属服务,重点关注孕产妇心理健康,将心理问题纳入常规保健与产后访视,早识别、早干预。四是推进全程服务友好。设立生育评估门诊,减少非必要手术操作。分娩时加强专业指导和情感支持,推广实施药物镇痛分娩,开展产后运动、体重管理、母乳喂养等保健服务。
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方面:一是改善就诊环境。引入“1米高度看医院”的儿童视角,打造舒适有趣、缓解紧张的环境。如设卡通候诊区、儿童专用采血窗口,配备母婴室等设施,强化安全防护。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将健康教育贯穿儿童保健及诊疗全程,集中医疗和保健资源,建立连续诊疗区域。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精准指导,推广新生儿早期保健与中医特色服务,到2027年底,让85%以上儿童享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三是提升诊疗能力。重点提升儿童急诊急救能力,畅通绿色通道,建立分级救治流程,急危重症优先救治。推动省市优质儿科专家下沉,每个县重点建设1家基层儿科特色卫生院。四是加强医校联动。卫生健康与教育部门加强协作,开展覆盖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的儿童保健,强化健康教育、咨询指导、疾病筛查和诊治。
总体来说,到2025年底、2027年底和2030年底,生育友好医院在助产医疗机构中的比例分别达20%、60%和100%;儿童友好医院,到2025年底,全省30%的三级和15%的二级医院建成,2027年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比例达到60%,2030年达到90%以上。同时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建设,省卫生健康委将定期公布进展,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切实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群众受益。
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注意到,山东将提高优生保障服务水平纳入了今年2月份发布的全省20项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中,能否介绍一下山东将如何开展此项工作?
葛玉桂:提高优生保障服务水平民生实事主要是推进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四种遗传代谢性疾病(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工作。产前筛查是通过检测孕妇静脉血,结合孕周、年龄、体重等指标,评估孕妇怀有常见染色体疾病胎儿的风险度。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是在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通过采集足跟血进行检测,尽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常见遗传代谢性疾病。开展两项筛查旨在实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
今年,省政府将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四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纳入民生实事,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积极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下一步,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优化全链式服务流程。将持续完善筛查流程,调整优化门诊和检验区域设置,提供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充分告知群众检查流程,提供便捷服务。检查结果可以通过各医院和各市新筛中心的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解读,提出建议。通过全流程关怀,为大家提供安全、高效,有情感、有温度、有人文的筛查服务。
二是着力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对项目实施单位强化能力建设,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对技术人员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参加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掌握科学方法,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让每一名孕妇、新生儿都能得到安全、可靠的筛查服务。
三是着力打造靶向性干预矩阵。阳性病例的及时干预是筛查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重点完善随访、追踪制度,打造专业的团队进行“筛管治康”一体化服务。对确诊患有遗传代谢病的孩子,通过特定的药物、饮食控制或其他治疗手段,可以显著改善其生命质量,减轻疾病对身体的伤害,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儿童一直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请问,在提高儿童群体健康水平,增加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面,山东地市级层面有什么经验做法?
黄颖:临沂市坚持“健康临沂 儿童优先”理念,积极推进“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落地落实,不断完善儿童全周期、全方位、优质均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优化儿童健康服务体系,筑牢儿童保健网底
妇幼保健机构是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体系的核心。近年来,临沂市持续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市共有各级妇幼保健机构13家,县级机构中,二甲以上占比达83.3%。启动了婴幼儿营养喂养咨询指导试点,儿童眼保健、新生儿先心病和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项目实现县区全覆盖,让更多的儿童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目前,全市新生儿先心病筛查率、听力筛查率均超过99%,完成54.95万名儿童孤独症筛查,儿童贫血率、生长迟缓率稳步下降。去年获评全省“出生缺陷救助成绩突出市”。
二、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提升儿科综合能力
全市设立21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市县之间、各机构和救治中心之间搭建了运转高效的急救转诊网络。全市共有省、市级儿科类临床重点专科、精品特色专科、保健特色专科33个。依托临沂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国家级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共有19名上海专家常驻、88名专家柔性驻点,引进新技术41项,成功救治先心病患儿1000余例,让老区儿童在家门口享受“国家级”诊疗。目前,全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科门诊、病房、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中医科设置率均达到100%,儿童心理卫生门诊设置率达75%。
三、规范开展学生常见病监测干预,提升儿童健康水平
针对儿童近视、超重、龋齿和脊柱侧弯等常见病,通过实施专家进校园、学校卫生标准普及、中小学生健康月、重点人群关爱等6大行动,定期开展健康监测与干预。覆盖全市所有县区229所学校、31万人次。市县两级成立了16家小儿推拿近视防控基地和近视防控科普馆。通过早预防、早筛查、早干预,提高社会各界包括家庭对儿童常见病的重视,共同呵护孩子们的健康。
下一步,临沂市将紧紧围绕国家、省“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各项要求,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在促进儿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升辖区儿童群体保健能力两个方面协同发力,更好地满足儿童健康服务需求。
(大众新闻记者 程文琪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