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印度女婿”的美国副总统万斯刚访问印度,莫迪政府转头就宣布自4月21日起,对进口的部分钢铁征收12%的保护性关税,矛头直指中国的钢铁出口

而就在不久前,中方才刚刚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和美国达成交易,否则中方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



那么,多次公开强调“中印不能发生冲突”的莫迪,为何会突然对中国出手呢?

面对加征关税的莫迪政府,中方又将作出何种回应呢?



4月21日,美国副总统万斯以“印度女婿”的身份携家人高调访问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莫迪展开会谈,双方敲定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并承诺深化战略合作。



然而,这场看似温情的访问背后,印度政府却同步宣布了一项引发国际关注的决策:即日起对进口的部分钢铁产品征收12%的临时关税,有效期200天。



尽管印度未在官方文件中直接点名中国,但数据显示,2024/25财年前三季度,印度从中国进口钢材达950万吨,创九年新高,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二大钢铁进口来源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万斯访印前夕,美国刚通过《最低基准关税法案》,要求各国输美商品关税不得低于美国同类产品税率。



这导致印度输美汽车零件关税从7.5%跳涨至25%,直接威胁印度塔塔集团在美投资的50亿美元电池工厂项目。



在此背景下,美方提出对印度26%的关税豁免,但条件是印度需在半导体、稀土等领域配合美国遏制中国。



尽管印度外长苏杰生私下抱怨“切断60%的中国电子元件进口等于让制造业自杀”,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在“痛感较低”的钢铁领域加税。

有分析认为,印度这种做法既向美国示好,又避免过度冲击中印贸易的基本盘。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长期存在,2024年的逆差更是高达1135亿美元,占双边贸易总额的89%。



因此莫迪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关税手段平衡逆差,例如2024年9月对中国不锈钢焊接钢管征收12%-30%的关税。

此次钢铁加税可视为延续这一策略,同时配合美国“去中国化”的供应链重组需求。



有分析指出,印度希望吸引美国企业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至印度,成为“替代供应链节点”。

但面对印度的“投名状”,中方早已发出明确警告,4月21日,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任何牺牲中方利益的交易”,并强调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尽管目前尚未公布具体反制措施,但结合中印贸易结构和产业链依赖度,中方至少有三张“王牌”可打。



如今的印度钢铁产业长期面临技术落后、成本高昂、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难题,这也导致印度钢铁产业高度依赖中国设备和技术。



就拿印度塔塔集团来说,其拥有的全球最大炼铁高炉便是由中国企业承建,其中70%的炼钢设备更是需要从中国进口。

若中方限制高炉、轧机等关键设备出口,将直接导致印度新建项目停滞,现有产能升级受阻。



此外,中国占全球石墨电极产量的80%,而石墨电极是钢铁生产的核心耗材,限制出口将冲击印度钢厂的生产效率。



面对加征关税的印度,中国还可以通过转口贸易或扶持东南亚国家,间接削弱印度钢铁市场。

中国钢铁企业可将产品出口至越南、孟加拉国,再转口至印度,规避关税壁垒。



最关键的是,美国试图拉拢印度制衡中国,但印度的“骑墙”策略可能加剧其与中美双方的矛盾。

若印度在美印贸易协定中过度让步,可能损害自身经济主权,若对中国反制不力,又会失去美国信任,印度这种“两头讨好”的策略在大国博弈中难以持久。



印度对钢铁加税的行为,本质是其在中美博弈中“投机取巧”的短视之举,这种以牺牲长期利益换取短期政治资本的策略,终将反噬自身。



中方的反制需精准打击印度的薄弱环节,同时保持战略定力,通过开放合作重塑全球贸易规则。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真正的赢家不是那些玩弄关税数字的政客,而是能坚守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国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