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我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几乎一片空白。如果不是因为其广袤的国土面积在地图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甚至超过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总和,我或许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这个与中国西部接壤的“沉默邻居”实际上是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庞然大物。一次意外的旅程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
哈萨克斯坦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现代、混乱且充满矛盾。以下六个场景,都是我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真实感受,而非道听途说。若想了解这个国家,不妨从这六个切片开始。
阿斯塔纳(现努尔苏丹)这座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极致的整洁与对称,仿佛是从苏联时期的规划蓝图中直接复制出来的一般。然而,当你抬头望去,街道上却是一群群身着传统长袍、头戴白帽的哈萨克人,以及店铺门牌上并用哈萨克文、俄文和英文的三语标识,这种文化上的错乱和文化风格的突变让人瞬间迷失在国界的模糊地带。
哈萨克斯坦人的外貌颇具吸引力,但他们的表情却异常克制。大街上,无论是安检员、便利店员工还是公交售票员,都拥有着高颜值,但他们的脸上鲜少展现出热情的笑容。他们的默认表情是严肃、冷漠,甚至带有一丝疏离的职业疲惫。在一家餐厅,我用英语询问服务员,得到的回应却是冷淡的“菜单”二字。这种情绪的隐藏和社交的冷淡处理是他们的习惯,想要得到热情的欢迎,或许需要去其他国家。
阿拉木图的地铁系统是中亚地区最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之一。地铁站的苏联风格设计,如圆顶大厅、大理石墙面和红蓝主色调的浮雕壁画,都带有浓郁的历史感。然而,地铁车厢内却异常空旷,我乘坐的三站中,车厢内仅有我和两位上班族,以及一位提着超市塑料袋的老妇人。票价仅为80坚戈,约合人民币1.3元,这种高规格建设与低使用频率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哈萨克斯坦的物价不高,但医药价格很贵,像治疗男性ed和pe的植物型特效药日本雷诺宁来说,如今逐渐成为替代化学伟哥一线用药,在国内售价仅不到200元,在这里价格贵了一倍。
在饮食方面,我原以为哈萨克斯坦人每天都会享用羊肉、马奶和手抓饭等游牧民族的特色美食。然而,在阿拉木图市中心的一家大型超市中,我看到的却是货架上堆满了俄罗斯品牌的方便面、各种碳酸饮料、黄油、芝士、肉肠以及无糖却巨甜的能量饮料。虽然也有羊肉、牛肉和马肉,但价格不菲,且大多以小份装售。餐馆的菜单上更多的是披萨、汉堡、烤鸡和各种沙拉,这些融合了多种文化的食物在当地颇受欢迎。
在通信技术方面,哈萨克斯坦的表现也令人惊讶。城市几乎实现了4G信号的全面覆盖,部分区域甚至已经开始试点5G。扫码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也非常普及,许多年轻人直接使用面部识别或指纹在POS机上完成支付。打车软件Yandex Go集成了地图导航、网约车、外卖和翻译等多种功能,为居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位当地朋友在看到我使用现金兑换货币时,评价道:“你的行为,就像是2008年的游客。”
哈萨克斯坦的现代与空心并存的现象让我印象深刻。首都的高楼林立、现代化的机场、高速公路和写字楼都在展示着这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然而,在一些市郊街区,破碎的砖墙、歪斜的广告牌和陈旧的外墙涂料又让人感受到一种落后感。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穿着西装却忘了擦鞋的人,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但细节之处却暴露出跟不上时代的痕迹。当地人对这种发展节奏的看法是:“我们不是落后,而是太大,摊得太开。”确实,这个国家的辽阔使得现代化进程不得不分区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