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部分自我在书籍中得以安放,书籍本身,也有自己的容身之所。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收集来了16个网友的“书架”。
这些“书籍的小窝”有壮观繁茂的,也有让人忍不住笑出声的。花架、鞋架、酒箱、衣柜……无数你以为离书很远的东西,其实都能和书有关。
有的书架和床长在了一起,有的书架就长在办公桌上。有人把一张巨大的电子书架贴在了卷帘上,有人用全封闭的书架,把书保护了一层又一层。
再狭窄的空间,人们也能凭着心之所向,为自己的书“创造”出一小片天地。
就像书有千万种读法,书架也有千万种模样。在世界的某个小角落里,各种各样的“书架”承载着书籍,也收纳着我们的生活。
你的书架长什么样?你对书架有哪些想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我们将挑选3位朋友,各送出编辑部精选的图书盲盒一份。
我的 书架是我小时候爬过的树
@宗诗
我的父亲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他会用捡到的树枝做毛笔架,衣架;会用树桩做板凳、做茶台;会用树根做摆件,做茶台。
我和爸爸担心买来的书架无法承受太多厚重的书,所以就有了用树做一个书架的想法。
这个书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书架,更是我们家的一个情感寄托。
它是由是两棵辽伏苹果树做立柱,一棵榆树解成四块木板,运用榫卯工艺制成的。而这两棵苹果树是老家果园长了二十年的老家伙,榆树也是老家小院门口的标志性树木。
简简单单的三棵树,承载着我们一家对于老家的回忆,每次摸到它,都仿佛跨越时空回到了那段在果园里爬树荡秋千的日子里…
花架、鞋架,都成了书架
@无敌腊狗
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住在这个房间。
图片里面最大的书架,是六年前淘宝不到一百块钱买的,旁边还有很多小书架,是亲戚不要的闲置家具,或者家里不要的花架、鞋架,在价格的朴素中透露着生命不能承受的重量,可能还有点安全隐患。
我的书架上,除了成功学,基本上什么种类都有。看似繁杂,但我自己可以立马找到自己想要的书。
卷帘上的书架
@野斑马
我喜欢读科幻,也渐渐培养起来读原版的习惯,后来偶然想到,可以把自己读过的电子书合成为书架秀。
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读过的电子书收集起来,ps成书架图片。合成这些图片其实非常费劲,生成虚拟书架并没有现成的工具,连书籍尺寸和书脊图片都很难查。
搬进新家后,客厅阳台需要做一幅近三米宽的卷帘,我就把之前合成的书架文件稍加整理,做成了1:1的全尺寸书架图片,我摆了一本真书作尺寸对比,完全一样。
红酒味书架
@Saazhops
红酒箱垒的书架,书香与酒香混合^ - ^
书架长到了床上
@五月阿隆
家中有将近5000本书,实在放不下,所以想到了把书放到床上。横着放要比竖着放更省空间,睡觉也比较安稳,不会踹到书。
后来到北京工作,小出租屋里面也有将近2000本书,主要是哲学类、历史类、人类学、社会学类。我每年的阅读量在130本左右,多的时候能读160本。
一直期待以后能买个大房子,大房子里放很多书架,把我和我女友的书都放上去(女友喜欢看文学类书籍,我们两个的书都不重复)。
希望最后能拥有一个像翁贝托·埃科那样的私人图书馆。
装满绘本的书架
@静
有孩子后,我爱上了童书。家里各种各样的绘本越堆越多,绝大部分其实是我的读物,小孩唯爱植物大战僵尸。
搬家的时候,书装了整整30箱,还没收拾完。当初绝对想不到,舍不得这个绘本书架的不是小孩,而是我!
把书放进衣柜里
@迷路
我把家里的阁楼客厅隔成了房间,书架和衣柜背靠背共同组成了房间对外的一堵墙。衣柜朝内,书架朝外,是专门请木工做的一组柜子。
书架上的书,以文学为主,以国别为一级、作者为二级分类摆放。
我从前在书店上过班,对书籍的打理和保存比较在意,所以选择了不透明木门书架,防潮、防晒、防灰,好打理。书架里的部分书籍,还有封口袋。
选择封闭书柜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喜欢被人看到我喜欢读什么书(我看的书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的性格、我的组成部分、我的内心,不想被人窥视),有些珍贵的书也怕被不爱惜书的亲戚朋友拿走,所以不太愿意对外展示藏书。
透明书架
@小狗学生
我的书架是一个透明的亚克力箱子,方便搬运、不容易落灰,去实验室、去图书馆都可以提着,随手放也没关系。
我喜欢一切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可以“变身”的书架
@家有旺仔
自己调色、自己做了个实木书架。这个书架可以随意调节间距,适合放大小不一的书。
每次圣诞节,书架都会“变身”一次,书堆成圣诞树、书架上放礼物饰品,和我们一起过节。
地下室的书窝
@小奶锅炖鱼
向往拥有一个“满墙书架、满眼是书”的家已经很多年了。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我特意选了这个有地下室的房子,因为书籍不适合长期暴露在阳光之下(当然也是因为当时买不起200平的大平层放书)。
这是一个几十平的集收藏和阅读于一体的地下阅览室,在阅览室的斜对面还有的小小的隔层书房,可以看书也可以写字画画。另外,这个区域还有个未完工的阶梯阅读区,那边也可以看书。
我看书就是随时随处,兴致来了就站在书架旁边也能看一会儿,因此阅读的区域会距离书架很近。
我对这个阅览室的构想还有很多,也在一点点慢慢实现着。
宿舍书墙
@流惜子
我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在读博士生,宿舍相当狭窄,按理说是放不了多少书的。
我尽我所能地安插下了三个大书柜,把床拉出一点,靠墙放置了两个顶到天花板的书柜,又在和室友的床之间放置了一个。
我很喜欢定期整理藏书,把他们都取下来,再放置一遍,看到自己堆到天花板上的一面墙满满的藏书,我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很幸福。
还有一点很自豪,我宿舍的书柜都是我自己组装的,毕竟网上的书柜买来了都是拆开的木板,我又不能请师傅入校。从读本科到现在,前前后后组装了有十来个书柜,都成合格的木工师傅了(笑)。
卧室飘窗的小书架
@小师妹
我的大部分阅读都是在卧室在床上进行的。
卧室有个角落,隐蔽在窗帘后面,太阳晒不到,塞进去个柜子,放我喜欢的常读的和近期在读的书,简直完美。
还没拥有自己的房子的时候,我就幻想好我的书房应该是什么样子了,可真拥有后,我却发现,满墙书柜是很好看,可不适合懒人。
小书架好打理,也好更新。书架小了,藏书量就有限,要适时舍弃一些不常读不想读的书。
每次更新书架,我都有种洗澡换新衣的感觉,很轻松很快乐,偶尔会有犹豫和不舍,可更新完毕后会更加兴奋。
班味书架
@小猫老师
工作了两年,没想到最常用的书架是办公桌上的这个东西。里面是教案、教学书,还有学生借给我的他们爱看的书。
班味浸透了书架,也浸透了我的生活。
可复制的桌上书架
@脆皮蛋饼
我在宿舍的小桌子上造了个书架。快递送来一堆木板,被我动手组装得很漂亮,给足了安全感。
朋友看到后都想要同款,于是跑去她们宿舍,哼哧哼哧组装了一个又一个。这个小书架,成了“可复制”的阅读角。
妈妈的书架是我的万花筒
@王咖喱囖
妈妈的书柜上下六层,还分内外两排,这里面的书,我到现在也没有读完过。
妈妈的书柜里什么经典的、奇特的、花里胡哨的书都有。
许多书都是很老的书了,纸已经变得很薄,微微透着油墨,字很小,封面是老式的插画。
小时候的我总在妈妈的书柜前长久地逗留。
后来的中学时代,我为了班里被男生欺负的女同学站出来讲过话,为了不合理的规章而号召全班一起去提意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小时候仔细读过的武侠好像也留下了一些什么蓬勃有力的东西在我的生命里。
从小到大,我在妈妈的书柜里看过许多个世界。
少女时代的她把许多梦想、青春、幻想、热爱都放在这两座大大的书柜里,许多书被放在最里面,她很少再翻起,但被我不嫌麻烦地偷偷翻出来过很多次。
那些东西以万花筒的形态变成我最初望向世界的窗户,善恶是非,情爱纠葛,关于自由,关于人生,关于瑰丽的想象,奇幻的冒险。
关于那个坐在家里客厅的大窗台上,低头看书,转头看雪,六岁的小小的我。
书架长在工位上
@凤凰网读书
编辑部的书架,长在工位上。
我们决定让每天收到的书籍流动起来,做成图书盲盒送给读者。盲盒里的书会有九成新的、拆封过的,但每本都是编辑部严选。
之后,「凤凰读书盲盒」将随机掉落,记得看看每条推文的评论区。
阅读愉快!
编辑 | 草草,土豆苗
头图 | 《何时是读书天》
主编 | 魏冰心
知识 | 思想 凤 凰 读 书文学 | 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