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历史、现状与未来潜力
今天咱们聊聊上海的同济大学。大家都知道,同济大学是985、211高校,还是副部级高校,保研率将近40%,相当高。不过这几年,网上有种说法,觉得同济大学没落了,从录取分数线就能看出些端倪。同济大学作为曾经的顶尖985高校,录取分数线原本在640 - 670分,现在却跌到和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差不多的层次。以前,同济大学和这些学校可是拉开差距的。
为啥会这样呢?这和同济大学的王牌专业有关。同济大学最强的专业是土木工程,而这几年,“生化环材土”,土木工程简直成了天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发展遇冷,同济大学自然受影响。但虽说受影响,可不代表同济大学不行了,它的实力并没有受损。
咱们来看看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什么时候开始强的。建国以后,它就很厉害,一直到2018、2019年,土木专业发展势头都很猛。土木既然作为工科,与之相关的同济大学的数学、物理、力学、材料、计算机、仪器仪表、机械等专业也不会差。这些专业实力强,为同济大学未来几年迅速崛起奠定了良好基础。我敢说,再过几年,同济大学绝对能重回巅峰,甚至有可能超越历史最巅峰状态。为啥这么肯定呢?因为同济大学底蕴实在是太深厚了。
要想真正了解同济大学,得先了解它的历史。这得追溯到1893年,清末的时候,有个德国人叫宝隆,他堪称同济大学的鼻祖。没有他,就没有同济大学。宝隆是个医生,在德国驻上海领事馆旁边开了个诊所。当时西医在国内还很少,开诊所期间,他和领事馆关系处得很好。
八国联军侵华时,德国部队带来很多医疗设备,就放在领事馆和宝隆这儿,他们组建了一个伤兵医院,宝隆为此做了不少贡献。德国部队撤离中国时,把这些医疗设备留给了宝隆,宝隆就用这些设备组建了一个医院,叫同济医院,这就是同济的前身。所以说,同济最早是个医院,虽然现在同济的医学没那么突出,但它的起源是医院。
后来,德国领事馆的科纳佩与德国外交部、柏林大学的东方语言研究院沟通。德国一直有在中国推广德国教育的想法,几方达成一致后,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在这个基金会主导下,他们组建了一个学校,叫德文学堂,后来改名叫同济德文医学堂,这就是同济的前身学校。学校成立后,除了发展医学,还开始发展工学,后来又改名叫同济德文医工学堂。由此可见,同济从成立起,医学和工学就很强。要知道,德国的工业和工业教育那可是相当厉害,这所学校基本就是脱胎于德国教育模式。
到了1917年,一战接近尾声,美国对德断交、宣战,德国战败。当时在租界,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其他帝国主义势力,联合起来要解散同济德文医工学堂。他们的理由是怀疑德国人在学校利用机械制造兵器,要求师生即刻离校。但当时这所学校已经办得很不错了,上海社会各界向国民政府教育部请愿,要求留下学校。
后来在国民政府努力下,学校改成私立,随后国民政府接管,变成公立学校,改名叫国立同济大学,“同济”这个名字就稳定下来了。由于学校基础好,师资和学生素质都高,除了医学和工学,又加上了理学和文学,文理学科也发展起来。所以在20年代,同济大学就已经是一所医工文理都比较强的学校。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同济大学开始西迁,去过浙江金华、江西吉安、广西、昆明,后来在四川宜宾安定下来,持续办学。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同济大学在宜宾依然秉持严谨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各个学科都得到发展。
此时,学校已有医学、工学、文学、理学、法学五大学院,基本成为民国时期的综合性院校。抗战结束后,1946年,同济大学迁回上海,发展得很不错。国民政府比较重视,学校不缺钱、地、好老师和好学生,学科建设也比较完善,在上海已经是当地名校。
1949年解放后,军管会接管了同济大学。此后,同济大学经历了两个大阶段,“分”与“合”,其中“合”是主基调,“分”是辅基调。同济大学原本文理医工法都很厉害,“分”的时候,除了土木和建筑专业没分出去,其他专业几乎都分了。
它的文法类专业给了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理学专业基本调到了复旦大学;水利专业给了华东水利学院;机械和造船专业给了南京工学院和上海交大附属的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后来在南京组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动物系和植物系调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土木和建筑相关专业全部留下来了。
建国以后,百废待兴,国家要发展经济、搞建设,离不开土木人才。而土木专业最强的是德国,同济大学又是德国正统教育模式的学校。于是,一系列大学的土木、建筑和测绘相关专业都合并到了同济大学。像大夏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之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震旦大学、上海市市立工业专科学校、华东交通工业专科学校,这还不算,清华的测绘、公路与城市建设专业,浙大的铁路类专业,厦大的土木专业,南京工学院的桥梁隧道专业等都合进来了。
可以说,那时的同济大学几乎合并了中国高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半壁江山,一跃成为全国最好的土木工程专业学校,在全世界都很出名。所以说同济大学土木号称全国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有时连清华土木在同济大学面前,都得逊色几分。从那以后,同济大学就开始以土木为强项进行学科发展。当时在上海,一提复旦、交大、同济,就知道是顶尖高校;在全国,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上海就是交大、复旦、同济,可见当时同济有多牛。
不过这几年,大家感觉同济有点没落。其实这只是行业的没落,并非学校实力不行。同济大学也有自己的发展思路。1978年改革开放后,同济大学做了两个重大决策。第一,马上恢复与德国的交流,延续德国的教学习惯和教学传统。第二,马上进行多学科发展,不能只靠土木工程,要以理工科为主全面发展。基于这个思路,同济大学的材料、计算机、力学、物理、数学、机械等专业自然都发展得很好。
而且,同济大学对学生非常好。只要考上同济大学,大学四年有7次选专业的机会。入学时可以选一次,大一大二大三每学年期末考试后都能选,且不受任何限制。就算进了同济大学最“坑”的专业,甚至是最牛但也最“坑”的土木工程专业,也能换出来。同时,同济大学面向全世界招聘老师,像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等顶级学校的老师都被招来,尤其是新工科老师,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老师。
现在同济大学所有专业都是“人工智能 + 专业”的模式,因为未来人工智能将对各行各业进行重新改造,这对同济大学来说是个很好的契机。所以,从同济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是复合型人才,并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里,同济大学也入选了。
同济大学还出过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他很清楚未来工科的发展方向,同济大学自然也清楚自身处境。所以现阶段,同济大学绝对是个值得选择的好学校。无论是今年还是明年高考,如果分数够同济大学,那绝对是幸运的。即便分数不如那些学霸高,从同济大学毕业出来就业,也能和他们处于同一层次,可以说同济大学是性价比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