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五架涂装“八一”军徽的运-20战略运输机与一架空警-500预警机组成的编队

穿越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的领空,最终降落在埃及南部历史名城卢克索的军事基地。

此次行动最引人注目的,是运-20机群的超远程投送能力。



这五架“鲲鹏”全部换装了国产涡扇-20发动机,最大航程突破1.1万公里,单机载重达66吨,相当于能一次性运送8辆“猛士”装甲车或一架拆解后的歼-10C战斗机。

从新疆某基地起飞后,机群沿着“一带一路”的空中走廊,经巴基斯坦、阿联酋迪拜两次中转,最终横跨红海抵达埃及。

尤其让外界关注的是,编队飞越红海时,距离美军“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仅100公里,几乎贴着美军雷达探测范围的边缘掠过。

空警-500的加入则为行动增添了更多实战色彩。

这款搭载数字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能在470公里外同时追踪100个目标,甚至能捕捉到F-35这类隐身战机的踪迹。



在演习中,它扮演着“空中大脑”的角色——既要为运输机群提供全程空情保障,防止遭遇突发威胁;

又要与埃及的俄制S-300防空系统、法制“阵风”战机实现数据互通,协调中埃两军开展联合防空、对地打击等课目。

如果说运-20和空警-500展现的是“硬实力”,那么歼-10CE战斗机的参演则堪称“技术魔术”。

根据开源飞行数据,这批歼-10CE从中国境内起飞后,全程关闭ADS-B信号,依靠副油箱和运-20的空中加油,以雷达静默状态连续飞行6000公里。

更令外界惊讶的是,它们穿越红海时,美军部署在该区域的两艘航母、预警机和“爱国者”导弹竟毫无察觉。



军事专家分析,歼-10CE可能启用了电子战系统模拟民航信号,这种“电子迷彩”技术使其像幽灵般融入繁忙的国际航线,直到降落前才突然现身。

这种隐秘突防的背后,是中国空军体系化作战能力的集中体现。

空警-500负责全局指挥,歼-10CE负责夺取制空权,红旗-9B防空导弹构筑地面屏障,攻击-2无人机则随时准备清除敌方雷达站。

这套“组合拳”不仅让埃及军方直观感受到中国装备的协同优势,更给现场观摩的沙特、阿联酋等国代表上了生动一课:

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件武器的比拼,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对抗。



对于埃及而言,这场联演有着特殊意义。

作为中东地区最早装备F-16的国家,其空军长期受制于美国的“技术阉割”——美制战机不得挂载远程导弹,雷达性能也被刻意削弱。

2022年埃及曾试图采购法国“阵风”战机,却因附加政治条件被迫放弃。

相比之下,中国的军售政策显得务实得多:既提供“战机+导弹+培训”的全套解决方案,又不干涉埃及内政,甚至允许技术转让。



这种差异在演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埃及飞行员坐进歼-10CE的驾驶舱,发现机载雷达能锁定400公里外的目标,火控系统直接兼容霹雳-15E远程导弹时,其震撼程度不亚于“从功能机换到智能机”。

更让埃及军方心动的是,中国还承诺帮助升级现有防空体系,让俄制S-300与中式装备“无缝对接”——这种兼容并蓄的技术路线,正好契合埃及“不选边站”的外交策略。

此次联演的时机选择同样耐人寻味。

当前中东正处在多重危机叠加的敏感期: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威胁空袭伊朗核设施,红海航道因胡塞武装袭击持续动荡。



埃及作为苏伊士运河的守护者、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其战略选择直接影响地区格局。

而中国通过与埃及的军事合作,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关键水道安全网

东有吉布提保障基地盯住曼德海峡,西借联演深化与埃及的防务纽带,北靠中俄伊海上联演威慑霍尔木兹海峡。

这种布局对美国的冲击尤为明显。

五角大楼曾评估,中国若在埃及建立常态化军事存在,其辐射范围可覆盖地中海东部、红海和波斯湾,相当于在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体系”上撕开一道缺口。

更让美国焦虑的是,沙特、阿联酋等传统盟友也在密切关注中埃合作——这些国家既想摆脱对美制武器的依赖,又担心卷入大国对抗。

而中国通过联合军演展示的“非对抗性存在”,恰好提供了折中选择。



回望这场跨越三大洲的联合行动,其意义早已超越简单的装备展示。

当运-20的引擎轰鸣声在金字塔上空回荡时

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款运输机的航程数据

更是一个大国重新定义全球安全治理的雄心。

参考资料:《运20飞越土耳其降落塞尔维亚 美媒警惕》上游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