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0 日,一位特殊的 “老朋友”——13 岁的脑瘫患儿毛毛(化名),走进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曾经,毛毛存在显著的运动功能障碍,无法独立站立。
如今,历经治疗,其运动功能显著改善,已具备独立行走能力,并且即将升入初中继续学业。毛毛的病情改善,在我国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是该领域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进展。
1
从坐轮椅到入校园 受益者不止毛毛一人
2017 年,6 岁的毛毛因早产导致的脑损伤被确诊为脑瘫。他的父母带着他辗转多家医院,尝试了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却始终无法改变他无法站立的现实。直到他们得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启动了「神经干细胞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项目」,这才看到了一线曙光。
图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众号
而毛毛并不是唯一的受益者。
图源:澎湃新闻
“照顾他虽然累一点,但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肯定要对他负责。”锦轩的妈妈提到儿子时眼泛泪光。锦轩今年6岁,身高超过同龄人,却是一名小儿脑性瘫痪患者,也即俗称的脑瘫。
锦轩来自福建厦门,出生5个月时即被确诊为脑瘫。他妈妈曾说:“锦轩出生5个月后,头还是竖不起来,去了当地儿童医院检查,说是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之后辗转上海、北京等地治疗康复一年多,起色不大。
2018年初,一次脑炎让锦轩脑部受到二次损伤,丧失了本就不稳的行走能力,还出现了持续流涎,不能理解问题,也不能配合动作等症状。
“医生们说,锦轩这种情况,唯一的希望就是干细胞治疗。”锦轩的叔叔经上海、北京专家推荐,通过原国家卫计委官网公布的首批备案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最终联系到刘晶团队。
时至当年的7月30日,锦轩已完成一个疗程治疗,即3次神经干细胞输注,历时3个月。锦轩的叔叔这样描述疗效:“每一次都有不同变化,首次治疗后,便能尝试行走,虽步履蹒跚;第二次输注后,左肢力量有所增强;第三次治疗后,左肢力量显著提升。此外,原本明显的流口水症状基本消失,还开始有意识地发出音节,与治疗前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
项目组负责功能评估的李颖、李晓艳等医护人员表示:“目前看治疗效果明显,锦轩已能独立行走50米以上,能借助围栏自主爬楼梯,能自主单音节发音,成功摘掉了一直不离身的口水巾,还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情感沟通。”
类似的孩子还有来自宁夏的承泽。
图源:澎湃新闻
承泽5个月时,父母发现他抬头不稳、肌张力高、运动发育迟缓,在宁夏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小儿脑瘫,辗转京、沪多家医院,仍无法站立、行走,双手手指屈曲,不能完成精细运动。
截至7月30日第一阶段治疗后,承泽手部从常保持的“解剖位”变为可自如切换的“功能位”,还能完成抓握及开盖、拿笔等活动,疗效显著。
2
干细胞如何重塑神经世界
脑瘫的核心问题是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的非进行性损伤,导致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这种损伤通常由缺血缺氧、炎症反应或遗传因素引起,导致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异常和神经环路中断。例如,早产儿的室周白质软化症会破坏神经纤维的髓鞘,影响神经信号传递。
干细胞治疗的核心在于其「多能性」和「旁分泌效应」。间充质干细胞(MSCs)、神经干细胞(NSCs)等类型的干细胞,不仅能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替代受损细胞,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 BDNF、GDNF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调节免疫反应、促进血管生成和神经再生。
据悉,与传统利用细胞疗法不同,这些患儿接受的是神经干细胞鼻腔贴片技术。这种创新疗法通过鼻腔黏膜将干细胞直接输送到中枢神经系统,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
治疗过程中,干细胞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像「细胞间的信使」一样,激活了受损脑组织的修复机制。经过 8 年的持续治疗和康复训练,毛毛的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最终实现了独立行走。
相较于传统康复治疗,干细胞治疗具有显著优势。例如,美国的一项二期临床试验显示,自体脐带血输注可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但受限于脐带血的保存率。而中国的神经干细胞鼻腔贴片技术不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更高,累计治疗超千例无严重不良反应。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临床研究显示,该项目累计接诊国内外患儿超千例,治疗安全性得到验证,超 80% 的患儿在运动功能、认知能力等方面显著改善,部分患儿甚至实现独立行走。这一成果被国际专家评为「干细胞转化应用的里程碑」,并发表于干细胞领域权威期刊《Stem Cells Research & Therapy》。
3
科技与爱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仅在科研上取得突破,还通过「0411 大连行动 —— 小儿脑瘫公益行」,为 200 余户贫困家庭减免治疗费用,并通过「互联网 + 远程诊疗」服务全国患儿。这种「科研 + 公益」的模式,让更多家庭看到了希望。
在周年纪念活动现场,刘晶教授与毛毛的互动令人动容。当毛毛展示自己书写的《静夜思》时,刘晶教授赠送的地球仪寄托了她深切期待:
“这台地球仪有两层含义——一是祝贺你从‘不会走’到‘走得稳’,二是期待你未来‘从大连走向世界’,去探索更广阔的人生!”
写在文末
脑瘫的治疗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约有 1700 万脑瘫患者,其中中国就约有 400 万。
干细胞治疗的突破,不仅改写了个体的生命轨迹,更推动了社会对脑瘫群体的关注和支持。未来,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科研投入和社会关爱,让每个患儿都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从瘫坐轮椅到独立行走,毛毛的故事是干细胞治疗的奇迹,也是中国医学创新的缩影。这项技术不仅修复了受损的脑组织,更点燃了无数家庭的希望。随着「0411 大连行动」的持续推进,我们希望有更多「毛毛」的故事被书写。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
since 2015.
来源/ 部分信息整理自网络编辑/ RainForest出品/ 云上细胞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