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对外国宗教的事情不太感兴趣,但是这几天看到这么多关于他的消息,就忍不住查了一下。

好家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我突然发现这人还真不简单,不但人品好,甚至还创造了很多项有着积极意义的“第一”纪录!





比如:

一、身份与出身的“第一”

1. 首位来自美洲的教皇

2013年3月13日,方济各(本名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格里奥)当选为第266任教皇,是历史上首位来自拉丁美洲的教皇,打破了欧洲教皇长达1300年的垄断局面,含金量很大很大。

方济各小时候



2. 首位耶稣会士教皇

他是近500年来第一位出身于天主教“耶稣会”修会的教皇。耶稣会以对抗宗教改革和审判“异端”闻名,长期被视为“教皇近卫军”,但其成员成为教皇却极为罕见,“倒反天罡”这个词用在这里好像很是合适。



3. 首位以“方济各”为名的教皇

自13世纪以来,从未有教皇使用“方济各”作为尊号。方济各的命名直接跨越了传统教皇名号(如若望、保禄、本笃等)的谱系,选择了一位从未担任教皇的圣人。这种打破常规的举动,相当于在教会权力体系中植入一个“反建制”的符号。

他选择以亚西西的圣方济各(主张谦卑与关爱自然)之名作为尊号,按照他的意思或许可以这么理解——“教会需要回归其本质:不是权力堡垒,而是行走在尘土中的朝圣者。”

倒是有点神圣的意思了。



二、外交与跨宗教的“第一”

4. 首位访问伊拉克的教皇

2021年,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伊拉克的教皇,并与该国什叶派最高宗教领袖会面,成功推动了跨宗教对话,注意,这时候还是疫情时期,方济各拖着老妪之躯行此和平之事,确实值得尊敬。

那这意味着什么?

伊拉克作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地,曾是基督教早期传播的核心区域,但近代因战乱与宗教冲突成为“教皇外交的禁区”。此前,若望保禄二世(2000年)和本笃十六世(2005年后)均计划访问伊拉克,但因战争或政治僵局未能实现。

直到方济各的访问,才正式打破了这一僵局,他要是拿了诺贝尔和平奖我是不会有意见的。



5. 首位与中国签署主教任命协议的教皇

2018年,他推动梵蒂冈与中国签署《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首次允许双方共同协商主教任命问题。

这个事有多难定下来呢?

中梵自1951年断交后,当时两国的核心矛盾集中在主教任命权上,我们中国的立场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由天主教爱国会主导主教任命”;而梵蒂冈的立场是——“主张教宗对全球主教的绝对任命权,长期不承认中国官方任命的主教”。

这个分歧直接导致了中国天主教分裂为“地上教会”(政府认可)和“地下教会”(效忠教廷),双方互不承认。

这么看两国是不是有着天然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方济各偏偏给调和起来了,其上任后,提出了一个很牛逼的核心理念“教会应适应不同文化”,他认为“中国不需要外来教师”(2016年公开表态),并且表示这与耶稣会“本土化传教”的传统一脉相承。

这么听起来双方都舒服都多了。







更重要的是,

梵蒂冈作为台湾在欧洲唯一“邦交国”,该协议签署后立刻就大幅减少了对台互动(2024年台领导人就职典礼仅派低级别代表,好歹是对中国有一些交代了。而且在2020年疫情期间,方济各积极向中国捐赠防疫物资,中国也回赠了物资,梵蒂冈为此还特地发文感谢了。此外,在2023年方济各在前往蒙古访问途中,中国特意开放领空放行,当然,我们也收到了他的问候电报,此后,他还多次为中国捐款并在重要节日送上祝福。

以柔性外交完美打破了僵局,这教皇确实有水平。



方济各:左二站立者



三、其他“第一”

6. 首位系统性关注环境问题的教皇

他在2015年发布通谕《愿祢受赞颂》(Laudato Si'),首次将生态保护列为天主教核心议题,并批评资本主义对自然的破坏。

7. 首位批准祝福同性伴侣的教皇

2023年,他批准神职人员为同性伴侣提供非仪式性祝福。

8. 首位推动女性参与教会决策的教皇

他任命女性担任梵蒂冈管理层职务,并允许女性在部分仪式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突破了男性神职垄断的传统,这壮举可能不亚于我们的“禁止裹脚”。

方济各在加拿大与原住民领导人见面讨论



9. 首位拒绝教宗传统特权的教皇

在生活作风上,方济各以简朴著称,拒绝入住华丽的宗座宫,选择与普通神职人员共住圣玛尔大之家,还放弃专属豪华防弹座驾,穿旧鞋、搭乘公共交通、乘普通轿车出行。他要求梵蒂冈各部门“摒弃贪腐和奢侈”,倡导节俭之风......

这些规定让我时不时地怀疑:他是不是偷偷入党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