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723

阅读预计7分钟

作者 |南平

本期编辑|俞欣怡

本期审核|江怡


图源:“南洋风云录”微信公众号

据外媒2025年4月16日报道,印度正在通过提供低成本、长期贷款的战略,加速其军火出口,目标直指俄罗斯的传统客户。这一举措不仅是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推动印度成为“全球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地缘政治格局重塑和全球军火市场动态变化的背景下,印度寻求战略自主和经济利益的体现。俄罗斯因俄乌冲突而导致的军火出口能力受限,为印度提供了切入市场的契机。然而,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印度军工产业的成熟度、国际竞争以及地缘政治的复杂性。

一、印度增加军火出口的背景与动机

(一)

全球军火市场机遇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军火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西方国家的武器库存大量支援乌克兰,俄罗斯的军工生产则几乎全部转向支持其对乌的军事行动,导致其传统客户(如非洲、东南亚和南美国家)面临武器供应短缺。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2025年报告,2020-2024年间,俄罗斯的军火出口较2015-2019年下降了64%,全球市场份额从20%骤降至7.8%。这一真空为其他军火出口国提供了机会,而印度凭借其独特的地位迅速采取行动。

印度长期以来是全球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之一,仅次于乌克兰,传统上依赖俄罗斯和西方的武器供应。然而,近年来,印度通过吸收东西方技术,逐步发展自主军工能力。2023-24财年,印度军火生产总值达到148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2%。这一增长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为出口创造了条件。

(二)

印度近年来军火出口额增长情况

印度的武器出口在近几年稳步上升,特别是在2024-25财年达到顶峰。2022-23财年:出口额约为1600亿卢比,这一数字标志着印度在过去十个财年中出口额的显著增长,较2013-14财年(印度人民党政府上台之前的最后一个财年)的68.6亿卢比增长了近23倍。这一增长得益于印度人民党政府推动的“印度制造”政策和国防产业私有化的推进。

2023-24财年,印度军火出口额达到2108.3亿卢比,较上一财年增长32.5%,显示出印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私人部门贡献了约60%的出口额,国防公共部门企业(DPSUs)贡献了40%。

2024-25财年,印度军火出口额进一步增至2362.2亿卢比(根据2025年4月21日美元兑印度卢比计算,约合27.7亿美元),同比增长12.04%,增幅虽较上一财年有所放缓,但仍创历史新高,其中私人部门的贡献为1523.3亿卢比,国防公共部门企业贡献838.9亿卢比,增长率高达42.85%。

莫迪政府设定了到2029年将年度军火出口额翻倍至60亿美元的目标,显示出印度开拓国际军火市场的坚定意志


图源:“南洋风云录”微信公众号

(三)

印度的地缘政治与战略自主追求

印度的军火出口战略与其长期追求的“战略自主”密切相关。自冷战以来,印度一直寻求在美苏(现为美俄)之间保持平衡,避免完全依赖单一国家。近年来,印度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显著减少,2020-2024年间,俄罗斯武器占印度进口的比例从2010-2014年的72%下降至36%同时,印度与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防务合作日益加深。这种多元化的技术基础使印度能够生产与俄罗斯和西方标准兼容的武器,吸引那些习惯于苏联/俄罗斯装备的国家。

此外,印度希望通过军火出口增强其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影响力。莫迪政府将军火出口视为提升印度在发展中国家软实力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非洲、东南亚和南美等地区,这些地区长期依赖俄罗斯的廉价武器。通过提供替代方案,印度不仅能获得经济利益,还能在这些地区建立更紧密的政治和军事联系。

(四)

印度增加军火出口背后的经济驱动

军火出口是高利润行业,对印度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十年,印度通过生产低成本的iPhone和制药产品积累了制造业经验,莫迪希望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军工领域。军火出口的增加不仅能带来外汇收入,还能刺激国内军工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并推动技术创新。印度出口的武器,如“阿卡什”(Akash)导弹系统和自行火炮,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竞争力,尤其是在价格敏感的发展中国家。

二、印度军火出口战略的实施方式

(一)

低成本贷款与出口融资

印度军火出口战略的核心是通过国有的印度进出口银行(India Exim Bank)提供长期、低成本贷款,吸引那些因政治或信用风险而难以获得传统融资的国家。2023-24财年,印度进出口银行的贷款组合达到183.2亿美元,显示出其强大的融资能力。这些贷款主要由印度进出口银行的商业业务部门管理,得到政府的支持,但不完全依赖国家预算,从而降低了财政压力。

这一融资模式直接借鉴了法国、土耳其和中国等国的成功经验,这些国家通过提供贷款或信用担保在军火市场上占据优势。印度国内银行因不愿承担高风险国家的信用风险,长期限制了印度军火出口的竞争力。印度进出口银行的介入填补了这一空白,使印度能够与大国竞争大型军火交易。例如,印度正在与巴西商讨出售“阿卡什”导弹和建造战舰的交易,印度进出口银行的巴西办事处为此提供了支持。


图源:“南洋风云录”微信公众号

(二)

增派防务武官,推广印度武器

为支持军火出口,印度计划到2026年3月前向至少20个国家增派防务武官,包括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圭亚那、坦桑尼亚、阿根廷、埃塞俄比亚和柬埔寨等。这些国家多为俄罗斯的传统武器买家,装备体系与印度生产的武器兼容。防务武官的任务包括推广印度武器,分析东道国的军备需求,并协助政府直接谈判军火交易。

此外,印度将减少在西方国家的防务武官数量,重新分配资源到目标市场,显示出其战略重点的转变这一举措已在亚美尼亚取得初步成功。2022-2024年间,印度占亚美尼亚武器进口的43%,几乎打破了俄罗斯在该国的垄断地位。这种“防务外交”模式的成功,为印度在其他地区复制提供了信心。

(三)

政府主导与企业合作

印度政府在军火出口中扮演了前所未有的主动角色。传统上,印度官僚更专注于从俄罗斯和美国采购武器,而非出口。如今,政府通过组织外国代表团与国内军工企业的会晤、在军事演习中展示先进装备(如作战直升机),以及直接参与交易谈判,极大地推动了出口进程。例如,印度国有企业巴拉特电子有限公司(Bharat Electronics)已在巴西圣保罗设立营销办事处,专注于“阿卡什”导弹系统的推广。


图源:“南洋风云录”微信公众号

三、目标市场与竞争优势

(一)

目标市场

印度的军火出口战略聚焦于非洲、南美和东南亚,这些地区有以下特点:

传统上依赖俄罗斯:许多国家(如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越南)长期使用苏联/俄罗斯装备,与印度生产的武器标准兼容。

价格敏感:这些国家通常预算有限,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武器,而非昂贵的西方装备。

地缘政治中立:许多国家不愿完全倒向西方或中国,印度作为非西方大国的中立形象具有吸引力。

巴西是印度重点开拓的市场之一。2025年1月,印度进出口银行在巴西开设办事处,印度正在推动“阿卡什”导弹和战舰的交易。亚美尼亚的成功案例也为印度在其他前苏联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提供了参考。

(二)

竞争优势

印度在军火出口中具有以下优势:

价格竞争力:印度武器以低成本著称,例如“阿卡什”导弹系统在性能上可与部分西方系统媲美,但价格更低。

技术兼容性:印度吸收了俄罗斯和西方的技术,其武器易于融入依赖苏联体系的国家。

灵活的融资:印度进出口银行的低成本贷款降低了买家的财务门槛,增强了印度的市场竞争力。

地缘政治优势:印度在发展中国家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其非殖民历史和不结盟政策使其成为可靠的合作伙伴。

四、挑战与风险

(一)

技术与质量挑战

尽管印度军工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高端武器的可靠性和性能仍需验证。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研究员维拉杰·索兰基(Viraj Solanki)指出,印度必须更频繁地使用和展示其国产装备的有效性,否则难以说服潜在买家。例如,印度的“光辉”(Tejas)战斗机和“阿琼”(Arjun)坦克在国内使用中暴露出的技术问题,可能影响国际市场的信心。

(二)

国际竞争

印度面临来自中国、土耳其、韩国等新兴军火出口国的激烈竞争。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客户提供综合融资和基础设施支持,土耳其则以无人机和装甲车辆的低价策略抢占市场。此外,西方国家可能因地缘政治考虑限制印度进入某些市场。例如,美国可能不希望印度在南美取代其影响力。

(三)

地缘政治风险

印度与俄罗斯的传统伙伴关系可能因抢占市场而受到影响。尽管俄罗斯国有军火出口商Rosoboronexport表示正在与印度探讨联合生产和推广装备的可能性,但俄方对印度侵蚀其市场的行为可能心存不满。同时,印度在非洲和东南亚的扩张可能引发中国的不满,加剧地区竞争。

(四)

国内产能瓶颈

印度自身的军工产能仍存在短板。例如,其造船能力不足以满足国内海军需求,却试图向巴西出口战舰,这可能导致资源分配失衡。此外,印度军火出口的快速扩张可能引发国内供应链压力,影响质量控制。

五、印度的军火出口战略对全球军火市场的影响

印度的军火出口战略可能对全球军火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一)

市场多元化

印度的崛起将打破美俄主导的军火市场格局,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选择,增强其议价能力。

(二)

地缘政治重新洗牌

印度通过军火出口增强与非洲、南美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可能削弱俄罗斯和中国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为印度赢得新的盟友。

(三)

军备竞赛风险

低成本贷款可能刺激一些国家的军备采购,特别是在地缘政治紧张的地区(如东南亚),可能加剧局部冲突风险。

(四)

技术扩散

印度武器的出口可能导致技术扩散,尤其是在非国家行为体可能获取这些武器的地区,增加安全隐患。

综上,印度通过低成本贷款和防务外交抢占俄罗斯传统军火市场的战略,是其追求经济利益、地缘政治影响力和战略自主的综合体现。俄罗斯深陷俄乌冲突的泥潭,为印度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其价格竞争力、技术兼容性和灵活的融资模式使其在非洲、南美和东南亚具有独特优势。然而,技术可靠性、国际竞争、地缘政治风险和国内产能瓶颈仍是印度必须克服的挑战。若能成功实施军火出口战略,印度不仅能在全球军火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将显著提升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然而,这一进程注定充满挑战,印度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谨慎前行。

本文转载自“南洋风云录”微信公众号2025年4月21日文章,原标题为《虎口夺食!印度趁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抢占俄军火市场》

本期编辑:俞欣怡

本期审核:江怡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印国防工业大崛起?美国居然是印军火最大购买国…

重磅 | 毛克疾:“充满潜力”的印度工业化,为何总让人失望?

编译 | 出师未捷身先死,印半导体产业为何注定仍被中国碾压?

更多内容请见↓

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