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组织最高政治委员会主席迈赫迪•马沙特20日公开宣称,美军对其据点的密集空袭“影响不到百分之一”,直言美国航母和战略轰炸机“已不管用”。他指责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军事升级行动仅造成平民伤亡,却未能削弱胡塞军事实力,反而让美国陷入“战略泥潭”。胡塞方面披露,美军17日对伊萨角港的空袭导致74人死亡、171人受伤,但马沙特强调该组织仅对美以构成威胁,并暗示将继续反击。美方则称空袭摧毁了胡塞燃料补给枢纽,但战果与胡塞表态形成尖锐矛盾。(消息来源:埃菲社/参考消息)

对这件事情,我有几点不一样的看法,大家可以批评指正:

第一,胡塞的“百分之一”论可能是心理战,而非事实。
马沙特称美军空袭效果“微乎其微”,但仔细推敲会发现矛盾。若真如他所言,胡塞为何频繁高调公布伤亡数据?74人死亡、171人受伤的代价,显然不是“无关痛痒”。更可能的是,胡塞试图通过淡化美军打击效果,削弱对手士气,同时借平民伤亡博取国际同情。这种话术在不对称战争中很常见——塔利班当年也宣称“美军无人机只是蚊子叮咬”,实则被迫转入地下。

第二,美国航母和轰炸机“不管用”的说法过于绝对。
胡塞称美军高端武器失效,但忽略了关键背景:美军行动受政治约束,而非技术短板。例如,伊萨角港被炸说明美军能精准打击高价值目标,但为避免人道危机,白宫可能刻意避开了胡塞核心军事设施。此外,胡塞的游击战术(如分散部署、地下工事)确实增加了打击难度,但这不意味着航母和轰炸机失去威慑力——若美军放开手脚饱和攻击,结果未必如此。

第三,特朗普的“战略泥潭”或许是胡塞的一厢情愿。
马沙特嘲讽特朗普“陷入泥潭”,但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本就以低成本维持影响力为目标。对比阿富汗20年战争,美军在也门的投入几乎可忽略不计。更关键的是,美国当前战略重心在印太,也门只是次要战场。胡塞试图将局部冲突渲染成“美国溃败”,实为抬高自身地位的宣传策略。

第四,胡塞的“威胁范围”声明暗藏陷阱。
马沙特称“只威胁美以”,看似划清界限,实则充满算计。一方面,这能分化国际社会对胡塞的制裁压力(例如争取阿拉伯国家默许);另一方面,将冲突定性为“反美反以”,可巩固其“抵抗轴心”形象。但事实上,胡塞频繁袭击红海商船,已损害多国利益,其“精准威胁论”并不可信。

第五,平民伤亡可能成为胡塞的“武器”。
胡塞高调公布死伤数据,意在将美军塑造成“屠杀平民”的恶魔。但需注意,胡塞长期将军事设施嵌入居民区(如伊萨角港兼具燃料运输和武器中转功能),这种“人肉盾牌”战术才是平民死亡的根源。美军固然难辞其咎,但胡塞的战争伦理同样值得拷问。

这场隔空喊话本质是认知战博弈:胡塞需要证明自己“打不垮”以凝聚内部支持,美国则需展示“威慑有效”以安抚盟友。但真相可能介于两者之间——美军确实未能摁死胡塞,但胡塞也绝非毫发无伤。未来若双方持续加码,也门平民才是最大输家。(消息来源:综合参考消息及公开资料)

#胡塞武装称美军空袭如同挠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