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人民网呼和浩特4月22日电 (记者 苗阳)4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入开展‘六个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专场,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发改委、农牧厅有关负责同志进行情况发布。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苗阳摄

据介绍,2025年,自治区深入实施“六个行动”,将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作为高质量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的关键一步。2月25日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国际、国内、区内三个维度,提出3个方面21条具体举措,全力推动对内、对外区域合作协同共进。

聚焦国际,持续深化高水平国际合作。内蒙古内联八省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2024年,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三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全区口岸货运量连续两年突破1亿吨,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跨越2000亿元大关,实际使用外资额达37亿元,对外实际投资额为53.6亿元。

在此基础上,《实施方案》精准施策,“走出去”“引进来”持续发力。在“出”的方面,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深化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2200亿元。一季度,全区进出口额实现477.1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累计出口二手车1684辆,同比增长27.28%;实现边民互市贸易交易额1.075亿元,同比增长240.1%。

在“进”的方面,精心建设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加速推动综合保税区晋位升级,进一步扩大边民互市贸易、跨境旅游等规模,推动口岸与腹地产业联动,力争口岸货运量超过1.3亿吨,中欧班列到发总量突破500列。一季度,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满洲里3个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值48.8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区开行班列139列,同比增加27.5%;口岸货运量2985.28万吨,同比增长11.5%;进出境客运量179.63万人次,同比增长82.8%。

聚焦国内,持续推动国内合作。2024年,京蒙协作成果丰硕,教育、科技、医疗等方面多点开花。一季度,举办劳务协作活动,建立京蒙劳务协作工作站,提供岗位万余个,助力2.45万农牧民就业;490名“京医”专家接诊疑难复杂患者约3.5万人次;新签约“京资”项目108个;乌兰察布(京蒙)人才科创园入驻“京技”企业、研发团队等24家。2025年,内蒙古将持续推动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和“四项行动”,做大蒙品、绿电进京规模、京蒙智算合作,吸引更多“京资”“京医”“京师”“京技”到内蒙古。计划建设78个京蒙产业园、135个京蒙协作项目,力争绿电进京超过150亿千瓦时,蒙品进京销售300亿元以上,建设京蒙协作重点专科24个,“京医”年内服务患者50万人次以上。

同时,内蒙古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4年引进国内到位资金5573.1亿元,2025年将紧扣十大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在能源、资源、算力等方面与经济大省加强合作,通过搭建中蒙博览会、国家向北开放经贸商洽会等高能级招引平台,强化签约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力争全年引进到位资金超过5700亿元。一季度,积极开展“走出去”小分队招商,新签约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376个;全区正在实施的1977个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国内到位资金830.4亿元,同比增长37.7%,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地区引进到位资金593.7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71.5%,同比增长46.6%。

此外,内蒙古全面深化省区间能源、农牧业、文旅、人才、科技合作。力争全年新能源外送电量达到800亿千瓦时,建设8家以上科技研发和产业应用双向科创飞地,10项标志性合作项目落地;拓宽绿色食品销售渠道,面向全国布局一批营销中心和前置仓,加快“内蒙古味道”旗舰店布局、举办系列活动,带动全区200家企业、2000个品类产品出区;大力开发高质量旅游产品,力争游客数量突破3亿人次。

聚焦区内,持续促进区内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针对东中西差异化协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呼包鄂与蒙东地区协作机制,加强蒙东与东三省合作;推动呼包鄂乌同城化发展,在人工智能、绿色算力、风光氢储、稀土等领域打造新增长点;提升环乌海区域工业园发展整体效能,大力推动巴彦淖尔油气和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利用等措施。与此同时,积极筹备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片区会议,并着手起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下一步,内蒙古将持续发力、持之以恒,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构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升内蒙古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