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昨天宣布:该院儿科中心门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枫林诊疗部)预计今年五月底正式开业。消息一出不少市民感慨,今后市中心西南区域儿科求医问药将更加方便。为何中山医院要开设儿科中心?沪上儿科诊疗格局与供给如何?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梳理历史脉络并采访专家解答。
历史上中山医院为何没儿科?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第一医学院)早在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过程中,相继成立外科学院、内科学院、妇产科学院、儿科学院、耳鼻喉科学院等;相应地,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儿科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等成为附属医院。考虑到专业差异化发展,除儿科医院设立儿科诊疗服务外,其他附属医院并不开设儿科。
中山医院与儿科医院曾是“徐汇枫林桥”邻居。中山医院院址是枫林路180号,儿科医院则于1954年迁入枫林路183号。为谋求更大空间发展,2004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闵行区顾戴路万源路开工奠基,四年后项目正式启用,儿科医院主体从枫林路搬迁至万源路399号。儿科诊疗“外迁”便捷更多长三角患者之时,市中心西南区域儿科诊疗呈现“真空地带”。
“此次中山医院开设儿科中心,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儿科服务体系建设决策部署的切实举措。”中山医院院长周俭告诉记者。记者查阅2024年初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的“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原则上设置儿科院区。中山医院作为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补齐儿科诊疗空白势在必行。
昨天,中山医院与儿科医院签署儿科同质化建设并明确:全新的中山医院儿科中心门诊(儿科医院枫林诊疗部)位于徐汇区医学院路107号(中山医院20号楼1楼东侧)。这也意味着,曾经枫林桥附近儿科诊疗“真空地带”将被填补。未来门诊将提供儿内科、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儿童生长发育及儿童心理健康评测与促进等服务,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医疗保障。
类似的探索在“复旦系”附属医院已有尝试。早在2013年,华山医院宝山院区作为上海郊区新建三级医院(“5+3”工程)运行,运行之初门诊即专门辟出儿科诊疗区域,但同样受限”华山历史上不设儿科”,儿科人才储备为零。此后成立的复旦大学儿科医联体,为华山医院宝山院区带来技术与人才,最终于2015年开出儿科并实现同质化诊疗,便捷宝山周围千家万户。
今年至2027年是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儿科服务年”。就在上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做客“2025民生访谈”中提及:目前全市已构建“东西南北中”五大儿科医联体,通过不断强化供给体系,有效保障儿科季节性高发期就诊服务。
所谓五大儿科医联体,分别由儿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医院、新华医院、瑞金医院5家儿童专科医院/优势医院将儿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各区,5家医院相对应城市南部、东部、西部、北部和中部区域。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中山医院儿科诊疗中心成立,市中心儿科服务供给能级将进一步提升,为市民就诊再多一个选择。
原标题:《五月底正式开诊,中山医院为何要开设儿科中心?》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