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喵小晨

编辑|天

“20分钟吞下30个毛鸡蛋”、“暴食肥肉面条后喊着‘瘦了80斤’”……这些荒诞场景并非猎奇电影片段,而是快手头部主播“阿浩不忘初心”直播间的日常。

近年来,凭借“大胃王”人设和团队成员瘦骨嶙峋的视觉冲击,阿浩坐拥近1800万粉丝,仅一款减肥产品便能单月狂卖575万元。



然而,流量盛宴背后,却是诅咒式话术、擦边表演与平台监管的“猫鼠游戏”——半年7次警告仍安然无恙,直播间甚至以“出门死、死全家”等极端话术逼迫消费者下单。



当暴饮暴食成为带货工具,当“瘦身奇迹”与虚假宣传绑定,这场看似双赢的流量生意,实则正在吞噬直播电商的行业信誉。暴利诱惑下,直播带货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1800万头部网红,直播套路被媒体曝光

4月16日,“新黄河”官方微博曝光了一位主播靠“暴食和擦边”带货减肥产品的案例。数据显示,该主播直播间近一个月带货近575万元,很快引发全网热议。



这位名叫“阿浩不忘初心”的快手网红,坐拥近1800万粉丝,为了博眼球赚快钱,简直无所不用其极,除了夸张的表演外,甚至还发起了毒誓。

通过媒体爆料不难看到,阿浩在带货一款名为“仁和左旋肉碱”的减肥药时,曾口口声声向观众宣称:“只需服用半个月,便可瘦8到10斤。”

一个小小的药片,吃下去,半个月就能瘦8到10斤?这比健身、抽脂可要管用得多。而这款“减肥神器”的售价,3盒共6瓶仅需149元。

听到这,大家可能已经很清楚,这种带货话术很可能有虚假宣传的嫌疑。实际上,近些年来,各种直播间都曾靠着类似的夸张话术虚假宣传减肥效果的产品,可一旦被曝光后,大众便发现:这大概率只是智商税。

因此,这类直播间及其话术很难“骗”到消费者了。可偏偏,阿浩带货的减肥药卖爆了。据新快平台数据显示:“阿浩不忘初心”直播间最近30天直播带货这款仁和左旋肉碱64场次,销量达3.84万单,销售额更是高达570万元。

此外,有媒体曝光称:这三盒减肥药成本或仅为21元,直播间打折后售价149元,利润率或高达600%。

阿浩自己还曾在直播中间自曝:他带货这款产品长达三年半的时间,累计卖了2185万单,帮助1200万用户减肥

若其所言属实,这也意味,按照消费者每一单买3盒,3盒149元的价格算,仅这一款产品销售额就高达32亿元!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种一看就是智商税的产品,阿浩是怎么销售出去的?实际上其模式(套路)并不复杂,但有点辣眼甚至残忍。

阿浩带货这款减肥药时,直播间总会出现几位身穿短裤吊带的助播,先暴饮暴食一番,再吃下减肥药,最后再舞动身姿展示骨瘦如柴的身材。

令人不忍直视的是,为了配合阿浩推销减肥药,这些女主播经常要在20分钟内吃下30个毛鸡蛋,暴食肥肉、面条、水饺等情景也经常出现。也正是这种夸张表演和强烈的视觉反差,很容易刺激网友下单。

暴食之外,阿浩直播间还可能涉嫌搞擦边。比如,这些女助播还吃过牛鞭和三文鱼,甚至发出一些不可描述的声音。

更令人乍舌的是,为了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些女主播还经常发毒誓:“不是吃仁和瘦的咋办?出门死、死全家!”

可见,为了卖货这位快手新头部到底有多拼。



暴利与违规

起底直播间“擦边带货”模式

主播阿浩的走红之路并不复杂,早期,他抓住大胃王这一“猎奇人设”,通过夸张的进食表演吸引观众眼球,通过“大胃王挑战”与团队成员极瘦体型的反差,迅速吸引眼球。



他不断在视频中挑战各种常人难以完成的食量任务,如:20分钟吞下30个毛鸡蛋、一口气吃下吞下两斤纯肥肉,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基础。



随着粉丝量的增加,他开始组建团队,团队成员通过故意展示瘦骨嶙峋的形象,与“大胃王”形成鲜明对比,同时,通过制造更多吸睛话题,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最终在快手平台上成为拥有近1800万粉丝的大主播。



依靠类似的吸睛套路,主播阿浩开始进行减肥产品的直播带货,并且通过生吞高热量食物后宣称“瘦了XXX斤”将暴食与减肥产品强行关联,制造虚假的“瘦身神话”。甚至,在直播间里还时常口出恶言,对肥胖女性进行无情的羞辱,将她们比作“猪”。



数据显示,阿浩64%的粉丝来自三线、四线甚至五线以下城市,以31-40岁男性群体为主。在流量的助推下,这类内容被精准推送给三四线城市的中老年群体,形成裂变传播。而更为可怕的是,这类群体往往缺乏健康知识,对“快速瘦身”抱有强烈渴望,同时容易被夸张的视觉冲击和情感绑架式话术打动。

此外,不少网友爆料:直播间中,主播还使用“家人”“老铁”等称呼拉升与受众的亲密度,而“不买就是没良心”等话术则有利用道德压力促成冲动消费的嫌疑,从而能将成本价疑似仅20元左右的减肥产品,高价卖出。





官方出手:网红带货走向正规!

类似的直播手段、套路,其实屡见不鲜。这不仅会妨碍消费者们的理性决策判断、增加了大众不必要的焦虑,更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面对阿浩直播间的种种违规行为,平台也多次给予警告。

然而,即便面临封禁风险,不少主播也许会在利益诱导和“可以换个账号卷土重来”等侥幸心里诱导下,相关主播最终会选择铤而走险、停不下来,将“违规”当作流量密钥。

这就需要平台和监管加大治理力度,给出更明确的指引。

诚然,对于平台来说,需要依靠高流量内容和达人来吸引用户,维持平台的活跃度与竞争力;但,对于明显违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内容,平台必须承担起监管责任,维护一个健康、公正的网络环境。

而对整个行业来说,网红带货及直播电商依然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一刀切地否定。好在,随着《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等法规落地,以及平台实名制、黑名单制度的完善,相关乱象或将逐步终结。



单纯依靠极端人设和擦边表演或许能在短期内吸引眼球,但长远来看,这无异于饮鸩止渴。直播带货行业想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回归到产品质量和服务本身。主播们应注重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真实、客观地介绍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而对品牌来说,积极探索健康、可持续的直播带货模式,才是王道。在选择合作主播时,要进行严格筛选,不仅关注主播的流量,更要考察其口碑和信誉。同时,品牌要加强对直播带货过程的监督,确保产品宣传符合实际情况,维护自身品牌形象。

对于平台和监管部门而言,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势在必行。当行业在狂奔中逐渐迷失,唯有守住诚信底线、回归商业本质,才能避免“虚假繁荣”后的全面崩塌。毕竟,任何生意若以透支信任为代价,终将无路可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