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病逝,享年101岁,张学良的政治生命虽然不长,但却留下了足以千古的政治杰作,1928年12月,张学良顶住日本人的百般利诱和威逼,毅然易帜,在东北升起了青天白日旗,使分崩离析的中国在形式上获得统一。

1936年12月,在民族危亡的大是大非面前,他发起了“西安事变”,兵谏逼蒋抗日,这一颇具政治家风范之举,扭转了中国历史,这也是他人生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张学良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九一八事变”让他背负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然而这种内心的痛楚,虽然在兵谏逼蒋抗日后尽情得以释放,但换来的却是政治生命的终结和此后十几年的幽禁,晚年定居美国的张学良,一直心系东北故乡,有记者曾问他何时能够返回大陆,张学良意味深长地说:“上帝会妥善安排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身体等多重因素,他的大陆之行始终未能成行,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终老异国,享年101岁。

而作为父亲的张作霖,墓地也是破败寒酸,张作霖是在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奉天皇姑屯的爆炸巨响,震惊了全世界,“东北王”张作霖身负重伤,于4个小时后去世。

提起张作霖这个名字,凡是粗读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人都会感到耳熟,也大体知道,他和袁世凯,段祺瑞,吴佩孚等人一样,都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著名的大军阀。

张作霖自幼家贫,祖父在道光年间随闯关东大潮由河北来到东北落脚,家里几代无一人做官。



父亲在他尚未成年时就被人打死,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他成人,由于是苦孩子出身,亲身的经历和残酷的战争使他深深懂得老百姓所想所盼,1916年4月,当上盛武将军兼奉天巡按使的张作霖上任后,就把自己的施政主张用白话文告知市民。

在施政方针中,他提出的剿灭土匪,治理财政,整顿官吏三件大事,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名师出高徒,严父出贤子,尽管张大帅特别喜欢孩子,但他疼爱不溺爱,宽容却不纵容,呵护却不庇护,总是高标准严要求,还约法三章:

“一不许留搞怪发型,穿奇装异服,二不许出入茶楼,酒店,戏院等娱乐场所,三不许拉大旗作虎皮,在外仗势欺人惹是生非”,



他常板着脸告诫子女:

“你们在家里胡闹,丢的是老子的脸;在外面不知检点,那是坏了世道的风气!咱张家的名声,容不得你们糟蹋!”

1901年张学良出生于辽宁海城,张作霖对长子的降生十分高兴与喜爱,为了给儿子取个学名也一改再改,由“逸春”而“从善”,再改为“学良”,其意是以汉代名臣张良为榜样。

张学良这个名字,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寄望之殷,蒋介石等人均以张学良的字称其为“汉卿”,“卿”是古之大臣,这“汉卿”显然也与张良有关。

张作霖坐在国家元首宝座之后,张作霖才明白他已经成了众矢之的,蒋介石,吴佩孚,孙传芳等新老军阀垂涎欲滴,随时都会抢走他的宝座,他不得不绞尽脑汁周旋之间。



他为了换取与蒋介石的合作,在配合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大屠杀之后,又非法搜查了苏联大使馆,当场逮捕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李大钊和在大使馆避难的60余名共产党人,并于1927年4月28日组织特别法庭,对李大钊等20人判处绞刑,以讨好蒋介石,但这并没有得到对手的谅解。

蒋介石联合了西北的冯玉祥,山西的阎锡山,长江流域的李宗仁等各路军阀,进行北伐,直指张作霖北京的安国军政府。

张作霖不得不迎战北伐军的进攻,作战却连连失利,北伐军何时兵临北京城下,他不敢想。

然而,1928年6月4日凌晨,同往常不同,老道口附近万籁俱静,显得有点异常,两条铁路线上均无来往车辆,也无行人通过,以往,桥上常有日本兵来回巡逻,可这天,连一个人影也没有。

大约4点多钟,不正常的寂静才被打破,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火车声,几分钟后,一列专车从西边的皇姑屯向老道口开来,很快行驶到铁桥下面,突然从桥上接连发出了两声震天动地的巨响。



顿时,火光冲天,铁桥被炸塌,刚驶到桥下的几节火车车厢被炸碎,桥上桥下的铁轨,石块,木板等在空中翻转飞旋……

这幕惨剧就是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被炸的就是军阀头目,东北王张作霖乘坐的专列。

张作霖被炸丧命后,张学良尚在京津,未回沈阳,于是决定秘不发丧,他们一方面对外发表通电,伪称张作霖虽然挨炸受伤,却无生命危险,另一方面则严密封锁消息,等待少帅张学良回奉。

奉天方面所采取的保密的措施,为张学良返奉争取了十分宝贵的时间,张学良得知父亲被炸的不幸消息后,十分难过伤心。

张学良回到奉天,衣服也没来得及换,就冲到父亲的遗体旁,他见到被炸后的惨状,伤心至极,嚎啕大哭,哭罢,张学良擦干眼泪冷静地对各方面事情作了周密的安排,才于6月21日正式给父亲发丧。



张学良办完父亲的丧事后,一面将其父灵柩暂时存放在大帅府花园东厢房,一面派人侦查,在抚顺市东六十华里萨尔浒附近选中的一块地方,修建“元帅陵园”,此处前有浑河环绕,碧波荡漾,后有山峦起伏,林木苍翠,依山临水,地势极佳。

陵园从1929年5月开始动工修建,尚未完工,便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后,便把张作霖的灵柩从帅府移到沈阳小东门外株林寺,直到1937年6月,经当时当了伪满洲国“总理”的大汉奸张景惠提议,并得到日本侵略者的允许,成立了“张作霖葬仪委员会”。

在该委员会的主持下,举行了张作霖灵柩的迁葬仪式,最后将张作霖迁葬到了辽西锦县东北驿马坊张家墓地,与张作霖的原配夫人赵氏合葬。

张作霖的母亲王太夫人亦葬于此地,至于抚顺的“元帅陵园”以后则改成“元帅林”至今仍保存很完整,成为东北的一个游览胜地。



张作霖死后,东北的大权就由“少帅”张学良所掌控了,张学良后来担任东北边军司令官,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在当时也是位相当重要的人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率众退入关内,接着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随即被蒋介石软禁起来,这年张学良才36岁。

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张学良无限感慨地说:

“我的事情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张学良此后被蒋介石“管束”长达四五十年,一直到1991年张学良去美国探亲旅游,后来就干脆离开台湾,定居在夏威夷,逝世后与夫人一起葬在那里,而晚年的张学良多次想回到东北老家看看,却一直未能如愿,他还向亲朋好友表示想到父亲的墓地去祭拜。

张作霖的墓地由于张学良被软禁,家族人员也陆续离开,使得墓地破败寒酸,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以101岁高龄谢世,走完了他不平凡一生。



2007年3月,张作霖的后代张闾实回到东北,此行的目的就是替大伯完成遗愿。

照片中他跪在张作霖的墓前,长跪不起,距离张作霖去世已经过去了79年,张闾实表示看见爷爷的墓地破败不堪十分难受,他含泪表示:

“家中那么多小孩,在爷爷去世的时候,却没有人为他扫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