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调“规矩”的重要性时,人们时常会搬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成语。词意简单易懂,只是其中的“雷池”,到底在哪儿?它真实存在吗?

你还别说,成语里提到的“雷池”可不是什么虚构的魔鬼禁区,而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它在历史上还是一个关键的军事要塞。

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有一座黄湖大桥,这座桥连接了两个大湖,一边是黄湖,一边是大官湖。历史上,这两个湖里的水都被称为“雷水”。

古“雷水”从湖北省黄梅县出发,过宿松,到望江(现安庆市辖县),然后流入长江。进长江之前,形成一个大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古“雷池”。

古“雷池”非常大,它在退化以前,横跨黄梅、宿松、望江三个县。也就是龙感湖、泊湖、黄湖、大官湖、武昌湖全部都属于古“雷池”水域。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起源,要从1700年前说起。东晋时期,都城为建康(现在的南京)。当时,晋明帝皇后的哥哥庾亮颇受皇帝赏识,大权在握。

对此,镇守历阳(现在的马鞍山市历阳镇)的苏峻将军十分不满,他觉得自己功高望重,凭什么官职不如庾亮?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发动兵变。
苏峻带着五万兵马直扑建康,意图谋反。当时,镇守江州(辖区含今江西、福建部分区域)的将军叫温峤,忠君爱国。得知消息后,温峤急得跳脚,想从江州越过“雷池”,一路到建康去,救援中央。

庾亮时任中书令,听说温峤要率兵过去救援,他在指挥部急得转圈圈,抄起竹简就写加急军令,对他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老弟别动!你守好西大门就行,我这边扛得住!”原来,庾亮不担心苏峻,反而担心的是(西边)荆州的陶侃。



接到命令,温峤只能严格执行。这个战略布局就像现代足球里的防守反击战术,庾亮宁愿自己当守门员被围攻,也要确保温峤这个边后卫别乱跑。

不知是庾亮高估了自己的兵力,还是低估了叛将苏峻的实力,总之,尽管庾亮率军迎战,苏峻却一路摧城拔寨,建康最终还是落入苏峻之手。

这个让大将军都忌惮的“雷池”,是长江北岸的天然防线,由雷水汇集形成的十多个湖泊组成,总面积相当于3000个标准足球场。

古代军事家们发现这里简直是老天爷赏的防御工事:东边是长江天险,西边是大别山余脉,中间夹着这片变幻莫测的水域。

事实上,这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在战争的最后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庾亮因自己的错误判断,让建康落入苏峻之手后,他无处可逃,最终投奔到温峤那里。



苏峻紧追不舍,一路追杀。温峤与庾亮奋勇抵抗,终于击退了苏峻率领的叛军,最终反杀苏峻,平定了叛乱。值得一提的是,庾亮最忌惮的陶侃,反而率军协助平叛,堪称最强神反转。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战场上的“命令”后来被文人玩出了新花样。唐宋文人们开始用“雷池”比喻各种不能触碰的红线,就像现在说“别踩我的AJ”。

到了明清时期,“不敢越雷池一步”更是成为全民通用的口头禅,上至朝堂,下至市井,谁要越界,就会收获这句经典的吐槽。

“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来源于军事的成语,可不是简单的吓唬人,简单的字句里面,藏着1700年前的军事智慧和地理玄机。

“雷池”,以及“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下总算明白了吧?亲爱的朋友,您去过“雷池”吗?如今,望江县还有一座“雷池文化园”,有机会的话,不妨去看看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