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785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地作席、天作盖、山为陵,立一座无字碑,傲然天地似狂吟,平生功过任人评……”4月20日晚,伴随秦腔《无字碑》全体演职人员多次谢幕,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内恍若沸腾了,掌声、呐喊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观众激情长久不能平息。


这是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正式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当晚的情境。当夜幕降临,梅兰芳大剧院的入口处门庭若市、熙熙攘攘,聚满了满怀激情的戏迷。而梅兰芳大剧院一楼大厅内,舞台对面座无虚席,一场气韵恢弘而又温婉动情、亲情柔肠却蕴含家国大计的精彩大戏拉开帷幕。


《无字碑》晋京演出,好评如潮!

极具大唐气象的舞美、激昂磅礴的唱腔、细腻真切的表演,奇异而真实的剧情……现场千余名观众跟随着表演,徐徐走进一代女皇武则天跌宕起伏的人生及无字碑背后的故事。

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张涛、李小雄及西安三意社一众业务精英,在舞台之上生动演绎了一场情感与理智的人生的抉择,进退之策、胜败之果、得失之间,尽显一代女皇的无奈伤感、气魄风流。随着剧情的推进,现场观众如痴如醉、过足戏瘾,高潮处持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我来自西班牙,今天在现场看了秦腔《无字碑》这个戏,我被大气磅礴的大秦之腔彻底征服了。这是我第一次看秦腔,演出之前,我还提前温习了很多关于唐代文化的书籍,也做了这部剧的观看‘攻略’,但是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中国文化太美了,唐代文化太美了,秦腔太美了!”alejandro激动地说。

光明日报社文荟版副主编饶翔说:“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看秦腔演出,这是一个制作非常精良的戏,不论是从剧情、还是表演、音乐、舞美等,都可以看到三意社的用心。四折戏高度凝练了武则天的一生,她为了家国情怀、为了天下苍生,舍弃了夫妻情、母子情,其中的痛苦非常人所能体会。能够看到,这部戏是经过了精心打磨和提升的,我由衷地向广大的观众推荐这部戏。”


历经六年“磨一剑”

《无字碑》擦亮金字招牌

此次 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 无字碑 》亮相北京, 也是具有 130 年演艺史的秦腔剧社——三意社,时隔 6 年的再度晋京演出。 作为近年来三意社在秦腔戏曲审美探索道路上的“破圈”之作,《无字碑》的成功创排对于这座拥有着130年演艺史的百年剧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六年磨一剑”,举三意社全社之力创排的《无字碑》,幕后有着中国戏剧界一流编导舞美团队的强强联手。台前,更是“群星闪耀”——西安三意社社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领衔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小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涛、一级演员李康定、优秀青年演员刘卓琳、一级演员王战毅、著名花脸演员李小卫等担纲主演。


谈及《无字碑》的主题架构,侯红琴表示:“从2019年开始着手剧本创作起,三意社《无字碑》的创作已经明确一个方向——要试图走出此前文艺作品对武则天的解读视野, 在大历史观的背景下, 实现历史和道德评断的统一。 我们也试图通过这部新编历史剧,进行中华历史人物故事与当下观众审美意向相协调的全新探索。 ”


“北京行 ” 唱出秦腔魂

守正创新彰显时代担当

回望三意社百年发展史,《赵氏孤儿》《火焰驹》《狸猫换太子》《葫芦峪》《苏武牧羊》等都为传统经典剧目,这些不同时期创排的历史剧目,成就了三意社跨越世纪的独特传统和优势,在一代代戏迷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记。

走进新时代,三意社在守护传统的基础上,不仅积极创排聚焦火热时代的优秀作品,也继续在历史剧领域精研深耕、开辟新垄:以当代审美心理勾连历史故事,探索创新——在侯红琴看来,“六年磨一剑”的《无字碑》,正是这座百年剧社在秦腔戏曲审美探索道路上的重要收获。


今年是三意社演艺史 13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推出《无字碑》,侯红琴认为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130年前,三意社先辈们挑着担子,从华山一路唱到了钟楼脚下,他们吃苦求艺、发奋图存,秉承对艺术、对舞台的敬畏之心,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如今三意社的广阔天地。这种精神,我们不能丢,也不敢丢,这是三意社的生存命脉。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是需要更开阔的眼界去面对新的时代、新的观众。”侯红琴说,“此次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面对先辈梅兰芳大师,我们希望能够用我们的坚守和创新不辜负这方舞台,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


未来,《无字碑》也会不断打磨提升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声律

化作秦声秦韵走向世界

曲江新区也将全力坚守文化主阵地

讲好中国故事、陕西故事

让秦腔这一历久弥新的艺术

更具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

来源:西安演艺集团

编辑:羚玮

校对:蔷薇

初审:王磊

终审:文静

西安曲江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