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生的千百种姿态中,很少有百试百灵的方法适合于所有人和事。

但有那么几件事情,无论是谁,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不要停止的,一是健身,二就是阅读。

“人要有静气,人要能坐在书桌前台灯下,投入日复一日的练习。

很酷的人都是安静又疯狂。”

读书,就是这样一件既安静、又疯狂的很酷的事。

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特别采 (抓) 访 (住) 了公司里的几位趁早同事,获得了她们的近期推荐书目,或许正适合成为你的下一本书~

@大力:

好身材养成中

我会带着问题去找下一本要读的书

当我想要改善饮食时就去找饮食的书,对心理好奇的时候就去看心理学的书。

因为最近在参加“和潇洒姐塑身100天”,饮食对塑身也很重要,所以在看《控糖革命》这本,收获还是比较大的。


它主要讲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为什么控糖,第二部分是葡萄糖峰值的危害,第三部分是控糖的小技巧。

如果血糖波动得很大,或者整天出现血糖葡萄糖峰值的话,人会更容易饥饿,更容易疲劳,精力也会更不充沛。

读了这本书之后,使用它提供的这些控糖小技巧,应用到我的日常生活当中,我觉得还挺有用的。

比如说:

1.吃饭的时候改变我的进食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是主食,让血糖水平曲线趋于平稳。

如果吃饭先吃主食的话,胃就会最先分解主食。主食里面的糖类、淀粉、碳水化合物会让血糖 升得比较快。 如果先吃蔬菜或者是蛋白质,就可以减缓血糖升高的水平。

2.醋也可以抑制血糖水平。

我们吃面条、吃饺子的时候,为什么要蘸醋?

因为它们都是碳水比较多的食物,而醋可以抑制阿尔法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速度。

书中还建议饭前可以喝一点苹果醋,或者搞一点醋汁之类的。


3.饭后的话要多走一走,也可以抑制血量水平。

就像我们常说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4.比起甜食,早饭推荐吃咸香美味的早餐。

因为经过了一夜的空腹,你最先摄入什么,胃就会对它的反应更大一些。

同理,如果想吃零食的话,也可以换成那种咸香味的小零食。

如果想吃甜点的话,可以放在餐后吃,相当于在吃甜食之前胃里已经有东西,血糖已经在慢慢上升,就比在两餐之间直接吃甜食的血糖水平波动得更加缓慢一些。

这些行为或者措施都是为了减缓血糖波动的水平,维持你的血糖稳定。


·大力的读书笔记

✍️大力的阅读习惯养成tips:

1.在通勤路上阅读一个“番茄钟”。

我的通勤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坐两段地铁,第一段人比较多,不方便拿书来看,就听播客;第二段人就比较少了,正好可以看书。这一段地铁的时间刚好是25分钟一个番茄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整地读一小段。

2.读书笔记不是单纯的摘抄。

我平时看书时会划线,会记录,摘入到我的备忘录里,这些就是比较碎片的记录。到周末的时候,或者是有整块的时间的时候,又会记录在我的读书笔记手册上。

昨天我看到一个很好的关于读书笔记的观点:

读书笔记最重要的不是记录,是会让你更好地思考。

和之前脑子里的那些知识能够相互联系起来,真正地把它用到你的真实生活当中。

所以我的读书笔记会写成“事实”“行动”和“直接拿来用的东西”。


@猫猫

趁早新人主播

这是Sadie给我买的第一本书。

入职的时候,我就问她有没有工作之后读的书单推荐,她就说这本书就比较符合我现在读,它叫《定位》

这本书真的是硬知识。



·猫猫密密麻麻的笔记

比如,它里面提到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二元法则”:每一个品类只有两个品牌能做主导,比如说可乐,可口和百事,你再也想不出来第三个了,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人的脑海里只能最多装下排名第一、第二的,第三的好像大家就真的不会在乎了。

对于已经读过的部分,我整理出来13条笔记:

1.企业和品牌要获得竞争力,唯有聚焦。

2.如果想要给人留下长久的印象,就要简化些。

3.聚焦于潜在顾客而非产品。

4.在做广告,自尊与骄傲都会导致毁灭,狂妄自大者必将一败涂地。

5.如果你不能在某一品类中争得第一,那么就开创一个你可以成为第一的新品类。

6.要想使一个新品牌进入心智,就得删除或重新定位已经占领品类的老品牌。

7.心智没有空间接受不同的新事物,除非与旧事物有所关联。

8.如果你有一个全新的产品,告诉潜在用户,该产品不是什么,往往要比告诉他们是什么有用。

9.想要一个独特的定位,你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寻找。

10.“二元法则”:每个品类最终只会有两个品牌主导。

11.建立标准,让竞争品牌以这个标准被人评判。

12.只要你勇于认错,媒体就是最富有同情心的。

13.拦截的本质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意外。


✍️猫猫的阅读习惯养成tips:

1.用番茄钟记录阅读时间

“点击开始,然后你就去读书25分钟,(时间到了)它会提醒你,进行这样的一个循环。”

2.保护你的每日阅读时间,将它放进日历里

“只要你读进去了,你会很享受它。”

3.认识一个新朋友,也是意味着拓展一份“书单”

“每个人都会有喜欢的一类书,他人喜欢那些书也会给我带来一些额外的收获。”

@芳芳

趁早文创设计师

这本书是我朋友推荐的,《相信》。去年有一段时间我在备考,感觉有一点点受挫,我的同学就推荐了我读这本书,一读就感觉还确实是挺有力量的。

当你有点迷茫的时候,这本书会给你一些动力。


作者蔡磊以前是京东的一位副总裁,他在41岁的时候确诊了渐冻症,一个相当于是绝症的疾病。当时他刚结婚,孩子好像还没有到一岁,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仿佛晴天霹雳。他也迷茫痛苦过,但后来就说不能这样下去——虽然得了这个疾病,但是他不是一味地消沉,而是寻找方法,有没有可能将这个不治之症迎来新的转机。

蔡磊曾经是中国电子发票的推行者,将本来预计是不可能的事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得了渐冻症以后,他就说:虽然治愈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要竭尽全力去研究,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书里比较真实地描写各种渐冻症患者的状态,还有他面对这个疾病时的一些感触。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生的计划》——真的是要珍惜现在健康的时刻,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别让自己有太多遗憾。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一位特殊的病友——英国机器人科学家彼得·斯克特-摩根。

蔡磊跟他有一次视频对话,这位病友全身上下只有眼睛和面部的几块肌肉能动,但是可以和蔡磊进行正常的交流,这依赖于一套机械和技术,相当于“阿凡达”的一个外挂大脑,彼得的想法就通过那个装置传达出来。

病情后期的时候说不了话,发不了声,如果有痰液积累的话就非常容易窒息死亡,所以患者都会做切喉手术。但是这个人特别乐观,完全不能发声以后,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能说话的“彼得 1.0”终结,现在是“彼得 2.0 ”版本。

他不会任由意志消遣。

当时我看到这个书就在想,这个人怎么能乐观到这种程度呀?太厉害了。

✍️芳芳的阅读习惯养成tips:

不要想你要读多长时间,你先读个1分钟试一试。

昨天我想读会书,然后我说:没事,先开始吧!

结果读着读着越读越上瘾,然后读了一个小时。

你就先开始,不要预设你要做多长时间。

@小郭

趁早视频剪辑

其实最近读的是陈冲导演的自传散文《猫鱼》。第一次知道她是在《末代皇帝》那部电影,这本书里能看到很多她人生里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书里信件和照片的记录很容易带我回到那个时候,像个旁观者在看她们生活。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读到那些信还是能回到当时的思绪中。

“及时的信件才能够让后来N多年的人捕捉到这么小的细节。”让人情不自禁地共情。‍‍‍

书中还写到她小时候的故事,邻居家的一个小男孩亲了一下,那时才十几岁,她就觉得要定终身了。那时候的她相信爱情“一生只有一次,用完就没有了”。

后来她以现在的口吻写下这句话:

“还要再过许多年,我才会懂得,爱与生俱来——就像勇气和力量那样——是用不完的,是越用越多的。”

✍️小郭的阅读习惯养成tips:

1.早晨,让一个“新的自己”来读书。

“一般看书的时间会是在早上,因为那会儿是个‘新的自己’,读书就很有感觉。

有时候我会早上醒来,房间有阳光,打开窗户,泡一杯喝,然后拿着书,晒着太阳在那读书,超级舒服,就很享受。”


2.在读书时想象。

“有时候我会边看边听,边放着声音,边看着文字,比较有画面感。

还会随手写一点东西,后来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写哪了。把这句话记录下来,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想,或者是相同的感受或者有相同的事情会让自己想到的东西,都会写一写。”

作为一名作家,潇洒姐读书也写书,阅读他人的故事,也书写自己的故事。

“读书就是让神经元发生新的连接,有的时候你读的一个句子,简直令人浑身颤抖,记下那个句子,这是读书。”

潇洒姐曾在直播中分享过,她的一个重要的读书方式,是划段落读书和划线读书,挑选出直击我心的句子。

当遇到能够通感的句子时,潇洒姐还会一遍一遍地看,直至背下来,将它纳入了自己的体系。


“遇到觉得意思的书,你会反过来去了解这个作者的生平,是在什么年代写的,为何而写,为何而出名,为何而流传。再回来读的时候,你感觉到那些句子和段落触动你的心弦。

你随着故事走,完全把你带入了一个完全由ta塑造的的环境的时候,这个书真的就进入你的心田了。

这本书的情绪和你的情绪融为一体,你在它营造的世界里活动的时候,这个书你就读进去了,这本书永远地留在你这里。”

明天,潇洒姐将在直播中亲身分享她书单和阅读方法,点击下方卡片即可预约

欢迎一起来阅读潇洒姐“前半生的书”!

4·23读书日

<趁早读书手册>限时活动,仅限2天

点击购买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近期推荐的

一本好书和推荐理由

揪1位小伙伴送出趁早读书手册一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